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珠海多家公立医院成“老赖” 拖欠药企货款2.9亿

2014年06月19日 17:5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眼下在广东珠海市,不少医药企业举步维艰。有消息说,当地几大公立医院拖欠本地13家医药企业货款共计2.9亿元,珠海市医药流通行业协会几经努力,还是追不回欠款,无奈的他们正在准备组织药企,将欠款的公立医院告上法庭。

  实际上珠海市各大公立医院几乎都存在拖欠款项的问题,平均欠款时间最长的达12.7个月。珠海市医药流通企业行业协会的会长苏韦锟说,如果还等不到结果,他们只能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问题了。

  苏韦锟会长:第一,我们了解完给各个医院也反映了情况,然后也跟信访办、包括市政府到分管这个的副市长也反映了情况。因为他毕竟是太强势的一个部门了。欠款这只是一部分企业就欠这么多,而不用付利息,干脆医院去找贷款多欠款就行了。现在基本上企业再这样下去都已经无款可贷了,就是能贷的基本上想办法把款贷出来了。

  根据广东省相关规定,医疗机构须严格按照购销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与经销商结算货款, 自收到药品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60日。但规定如今只留在了纸面上,珠海的一些医药企业因为无法再向银行贷款,只能考虑通过高利贷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

  尽管如此,被拖欠货款的医药企业却集体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们担心逼急了这些公立医院,以后反而更没有生意可做了。

  据了解,作为医疗行业的主管部门,珠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在今年四月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情况,并表示协会所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上次的答复至今,已经过去二个月了,为什么事情没有任何进展?珠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李子松今天上午做出回应。

  李子松副局长:我们是非常重视,后来先后也组织两次开会。第一,要和企业进行沟通,加强沟通,第二,也要努力的寻找办法去解决。我们分两步走,一个是对历年沉淀下来的欠费,争取在两年内把旧的欠费逐步解决,对新的发生的,我们将按照广东省新的交易平台相关政策来执行。估计可能这一两天会见个面,应该说我们也想追求一个良性的、双赢的局面。

  据了解,去年11月,法院判决珠海市三灶医院须清还拖欠当地一家药企的40万元货款,但半年过去了,这个医院仅象征性地归还了8万元左右,占到全部欠款的20%。

  医疗机构严重占压批发企业资金,不仅导致了依靠银行贷款采购药品的批发企业承担着沉重的财务费用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个药品流通行业现金流状况,制约了流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医院欠药企的钱不还”并不是新鲜事。早在去年和前年,商务部就曾经多次炮轰“医院成老赖”。以2012年为例,商务部说,多种因素导致药品流通环节盈利空间受到压缩。首先是药品降价的压力,其次就是企业现金流的压力,各级医院承付药品货款时间的周期继续在恶化。

  除此之外,有医疗器械供应商曾表示,相对于器械,药品的回款情况“已经是相当乐观了”。业内人士称,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面对的这种“欠新账,还旧账”的问题并不鲜见,甚至在有些地方还成了“潜规则”。

  医院拖欠药企货款,是否是珠海独有?业内人士不约而同给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白慧良做出介绍。

  白慧良:就我了解这个情况应该说还是比较多的。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这事非常非常普遍,他不是一个新现象,也不是一个新话题,10多年来一直都是这个样子的。

  珠海13家医药企业被公立医院拖欠近3亿元货款,这个天文数字,牛正乾并没有表示吃惊。

  牛正乾:就行业来讲,是非常正常的一个数字,因为拖欠更多的企业,更多的情况多得是,医院在决定垄断地位,医院在整个医疗市场终端就是销售这一块绝对的垄断地位,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

  医院和药企的甲乙方关系摆在那里,钱的问题是否无解?牛正乾不这么认为。

  牛正乾:有解,在于他愿不愿意解,一旦形成一个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就可以了,而现在的医疗服务市场是垄断的,改变他的竞争地位,不是说他是一个绝对垄断地位,现在是公立医疗机构占整个行业绝对的垄断地位,拖欠货款的都是公立医院,没有民营医院拖欠不给的,没有。为什么他给呢?反正你爱不做,不做不给你找别人,这是第一,第二个,不给我做没地方可做。

  此外,牛正乾还补充,医药行业并不是想象中的“金主”,被拖欠的货款,对于企业来说或许就意味着一场生存危机。

  牛正乾:医药企业挣不挣钱,行业统计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医药商业就是批发,给商业送货的那些商业公司,多年来的净利润不到2%,他是不是很挣钱,这个数据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前几年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卖一百块钱的药只能挣几毛钱。 (记者沈静文)

【编辑:王珊珊】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