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检察院接收举报数量稳中有降 反映贪污最普遍

2014年07月03日 13:32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6月22日,省检察院控申举报接待大厅,老王带着材料来申请抗诉,此前他因不服一起民事纠纷案件的二审判决,向省法院要求再审被驳回。按规定,他这种情况应该到市检察院申请抗诉。老王情绪有些激动,接访人员王文功翻开资料摆在他面前,一遍遍解释,这才舒缓了他的情绪。

  在省检察院,王文功工作所在的这个大厅是个窗口,也是入口,集中受理群众举报、控告、申诉,并把这些案件分流至不同部门办理,“如果在入口不能把案件引入程序,可能造成越级上访或缠访闹访”。

  来信反映问题 村干部职务侵占较多

  控申处的职责包括受理公民的报案、举报、控告、申诉等。在与控申处合署办公的举报中心,每天要接到来自各地的信件,据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信件反映的内容,举报类占26%左右,控告类占25%左右,申诉类占40%,其他类型占9%。其中举报类主要针对的是职务犯罪,由检察机关管辖;控告类针对的是普通刑事案件,绝大部分由公安机关管辖。

  这位工作人员透露,举报类来信主要反映的职务犯罪问题中,最多的是贪污,其次是受贿,反映滥用职权的并不突出,这类问题多伴随着受贿问题一并反映。

  其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值得关注,在来信反映的问题当中,反映村干部职务侵占的线索一直较多,占总数的8%左右,在城乡接合部尤为明显。工作人员分析,这是在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伴随着房屋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等过程不断出现的。

  “这些年,举报人对举报的信心越来越足。”这位工作人员说,尤其在中央反腐力度加大的情况下,举报人常在信中表达出强烈的信心。

  总体看,近年举报中心接收的群众举报数量稳中有降,但初核后成案率逐年提高,去年约为56%,“也就是说有价值的线索越来越多。”

  “再晚来两个月,我就去北京上访了”

  前台受理、后台办理。像老王反映的这种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案子,王文功要现场给予解答,还有大量符合受理条件的要受理、办理,引入程序。尤其去年,我省启动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将从普通信访中分离出来,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11年前,我省中部一名申诉人邢某,因为与同村另一村民有纠纷,双方在打斗过程中,导致对方死亡。法院认为,邢某砍在死者身上的几刀是导致他死亡的主要原因,最终认定邢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多年来,邢某不断申诉,认为当时自己是正当防卫,法院判决不当。申诉材料摆到控申处办案检察官的办公桌上时,办案人员分析,邢某确实有防卫情节,并认为有重新申请鉴定的必要。

  新鉴定结果表明,造成死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邢某砍在他头上的那一刀,而是邢某在防卫时抱住他,他倒下时磕在大理石茶几上导致的颅脑损伤。有了新证据,检察院向法院提出抗诉。最终,法院采纳了抗诉意见,依法改判,将邢某的刑期改为9年。

  办案检察官万慧泽回忆,今年春节一上班,邢某打来电话拜年,他说,这是自己这个春节打出去的第一个拜年电话。而当初万慧泽接谈邢某时,他曾说:“如果你们再晚来两个月,我就要去北京上访了。”

  “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之后,让信访和诉讼各归各的路,把符合条件的涉诉案件及时导入诉讼程序,处理结论更能让当事人认同和接受。”控申处有关人士说,很多像邢某这样反映问题的当事人不求利益,而是来要理的,把涉诉信访案件按照法律途径解决,比笼统按照信访案件的方式处理更有说服力,“不能用笼统的方法对待申请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最大压力是让当事人服判息诉

  近期,省检察院出台内设机构处理检察信访事项分工协作办法,明确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统一接收检察信访事项后,根据其性质和管辖规定,依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审查分流,实现诉讼与普通信访的分离,办法细化了分流到13个部门的80种情形。

  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试点以来,尤其刑诉法、民诉法修改加大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导致到检察机关申请法律监督的案件有所增加。

  信访类别的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省检察院控申处相关人士分析,以前刑事申诉居多,现在民事申诉大量增加。

  这位人士介绍,民诉法修改以前,民事申诉由民行部门直接受理,现在要求受办分离,控申部门进行受理审查,符合条件的就应予受理,这样就把大量民事申诉引进法律程序,“该审查的审查,就算不能抗诉,该答复也应答复。”

  进行答复时,他们将在即将建成的控申举报受理中心设立多间检察决定宣告室,对实名举报等三类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进行公开宣告,“以前可能是口头或书面答复了之,检察宣告要把程序、证据讲清楚,这样更有仪式感,更能树立司法公信。”

  对法律程序已经穷尽、合理诉求已经解决,仍坚持长期缠访闹访的控告人、申诉人,他们还主动邀请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心理咨询师、律师、学者以及基层群众等第三方共同参与息诉化解工作。“最大压力就是让当事人服判息诉,否则又会将矛盾推向社会。”这位人士说。(本报记者 马云云 尹明亮)

【编辑:李欢】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