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天天渔港”受审 老板:不知道销售假酒(图)

2014年07月09日 16:06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成都“天天渔港”受审 老板:不知道销售假酒(图)

“天天渔港”实际控制人陈广荣进入法庭

  昨日上午10点30分许,备受关注的天天渔港因为销售假酒被控犯罪一案在高新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在员工和朋友的陪同下,此前被取保候审的天天渔港老板陈广荣站在了被告人席上,接受刑事法庭的审判。因为天天渔港属于单位犯罪,作为天天渔港的实际控制人,陈广荣也因同一个罪名受审。

  由于这起案件是四川范围内罕见的餐饮企业因销售假酒被控单位犯罪的刑事案件,因而,庭上的焦点也紧紧围绕“天天渔港”为何构成单位犯罪展开。

  除了法庭上的争论。昨日的法庭上,还出现了陈广荣的员工也来到现场,带着天天渔港曾多次捐款的证明材料,希望提交给法庭能起作用。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陈广荣再次拿出企业的捐赠材料介绍:在汶川大地震后,天天渔港以企业名义捐赠了20多万元的物资,而芦山地震后,天天渔港再度以企业名义捐赠了价值11万元的物资。此外,陈广荣本人也曾捐资修建学校,捐助贫困儿童。“拿出这些材料是希望证明我和我的公司也是一个讲诚信、热心公益的,而不是只知道唯利是图、违法犯罪的。”陈广荣表示。

  读懂单位犯罪

  一个案件里的单位、老板

  为什么都被公诉?

  单位犯罪法理1

  犯罪主体是企业也是主管

  单位犯罪主体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及这些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

  公诉人:实行双罚制

  成都高新区检察院在庭审中指控(下同),天天渔港及其实际控制人陈广荣,明知供货商陈晶提供的白酒是假酒而继续进行销售,其行为涉嫌构成销售明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公诉人员指出,天天渔港的实际控制人实施了销售假酒的犯罪行为,且其非法获利的100多万元进入公司账户归公司所得,据此认定天天渔港这家单位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条的规定,单位犯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实行双罚制,既对单位判处罚金,也涉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本案中,天天渔港的实际控制人陈广荣既是本案的主管人员,又是本案的直接责任人,因此依法对其提起了公诉。

  被告:没有异议

  控辩双方对陈广荣与天天渔港的关系及非法所得归公司所有的事实没有异议。

  被告人陈广荣答辩称,自己不知道有单位犯罪,在此案中,自己一直都不知道销售的是假酒,希望法院依法公正判决。

  单位犯罪法理2

  须是危害社会行为 本案涉及天天渔港是否知假售假?

  如何才算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什么客观后果构成单位犯罪: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并且由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

  争议一 为什么采购不入库不要发票

  公诉人:因为知道是假酒

  天天渔港从2013年1月开始,与陈晶的采购方式发生变化,采用不签合同、不收货入库、不要发票、不要随附单就向陈晶采购茅台酒。天天渔港的实际控制人陈广荣要求陈晶不经收货,就直接将茅台酒送至天天渔港大堂货款,待茅台酒销售后再安排库管工作人员补填收货记录明细表。据此,检察院指控称,被告人天天渔港及陈广荣属于“明知”这些从陈晶处购买的酒水是假酒。

  被告:并不知道

  被告称,供货商陈晶从来没有提示过这些茅台是假酒,两被告人作为非专业人士,无法辨识这些酒水是假酒。从商人经营的常识来判断,被告人不可能将上百件假酒放在大厅促销。同时,被告人给予对供货商长期供酒的信任,而从未怀疑也不知道是假酒。接受采访时陈广荣表示,如果知道是假酒,也不可能花750元到950元的价格去买一瓶,“但确实太草率了,没让对方签订正品酒水保证书。”

  争议二 为什么通过个人账户转款?

  公诉人:以此逃避法律责任

  2013年2月至6月,被告人天天渔港通过实际控制人陈广荣的个人账户转款,为了逃避追查,以此逃避法律责任。以此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犯罪故意。

  被告:个人账户垫付

  从2012年开始,天天渔港公司经营受到大环境影响,公司的流动资金减少,而陈晶提供的这些酒水数量多、金额大,公司流动资金周转不过来,因此由陈广荣个人账户垫付酒水金额,但并不能因此而推断被告人知道这些酒水是假酒。陈广荣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自己的个人银行卡也经常放在公司财务上,给公司垫付资金。

  争议三:为什么促销价明显低于市场价

  公诉人:明知是假酒

  在2013年促销期间,被告人天天渔港及陈广荣以首瓶1180元、次瓶388元,或者每件10800元、返现金券500元的方式将堆放于天天渔港大堂的茅台酒进行促销。这些促销价格是明显低于市场价,作为一个长期经商的商人,不可能不知道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酒水质量没有问题。

  被告:差价不多

  2013年1月至7月,两被告人先后以950元/瓶、800元/瓶、750元/瓶三种价格从陈晶处购买了茅台酒,而这三种价格相对应的茅台市场价分别为1250元/瓶、1100元/瓶、 1180元/瓶,其差价未超过400元,不属于用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采购。

  天天渔港销售假酒案始末

  2013年7月3日 高新区工商局在天天渔港查出1120瓶茅台、24瓶五粮液和7瓶国窖1573,而这些酒经厂家鉴定后,都是假酒,所涉金额100余万元,已经销售金额30多万元。

  2013年9月24日 供货商陈晶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批捕;检察院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天天渔港”实际控制人陈某某犯罪。

  2014年4月23日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判决天天渔港分别赔偿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宜宾(微博)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微博)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损失50万元、10万元、8万元,并在报纸上刊登声明以消除影响。

  2014年6月25日 高新检察院通报,天天渔港因销售假酒被控单位犯罪,天天渔港的实际控制人陈广荣也涉嫌同一罪名一起被公诉。

  他最近几乎都在店里

  点餐、扫地、洗碗都干

  法庭上接受审判的陈广荣言语不多,一直用生涩的普通话回答着法庭的提问。庭审结束后,此前一直不愿受访的天天渔港实际控制人、老板陈广荣(公司唯一股东)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独家采访,面对记者,57岁的他突然哭了起来。

  回想创业:

  从大排档干到公司

  今年57岁的陈广荣出生在广东,后入籍中国香港。他向记者回忆,1996年前后,他在广州经营的海鲜餐厅生意已经不错,后经人介绍认识了成都同样希望从事餐饮生意的朋友,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先后到成都考察,并开始为成都的这些从事餐饮经营的朋友提供海鲜。

  1996年8月,他个人出资在火车南站外的一个简陋平房内开设了海鲜大排档,取名为天天海鲜,成为了成都当时最火爆的海鲜大排档之一。“当时一年上缴的税收都有100多万。”陈广荣回忆,1997年后,天天海鲜大排档升级,并改名为荣辉天天渔港有限公司。天天渔港的法人代表登记为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

  “这十几年生意一直都很好,后来我以成都为总店,把天天渔港的分店开到了重庆、郑州等地。”陈广荣介绍,在这多家“天天渔港店”中,只有成都店一直做得最好,接待能力从最初的400人到现在的超2000人。“2011年前每年的税收在350万元以上。”陈广荣说,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每年的税收不超过300万元。”

  事发之后:

  几乎每天在店内帮忙

  在开庭前,陈广荣一直被他的员工和朋友陪着,一句话也没说。尽管他的朋友一直在劝慰他,但他仍表现得坐立不安。“这是我人生最大的打击。”面对记者,陈广荣抽泣起来,并转过头望了望窗外。“这也是我人生最委屈的一次。”陈广荣表示,得知单位被控犯罪后,他情绪一直很紧张,经常失眠,他不希望天天渔港这个牌子就这么砸了。

  天天渔港被控犯罪后,陈广荣说自己对公司进行了上下整顿,对采购环节上的人员进行了调整,要求采购环节上在采购东西时,对供货商的资质进行逐一审查,要求手续齐全,同时对每一件酒水进行编号登记,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

  “现在是困难时期,不管多困难,都要坚持过去,把天天渔港这个企业保住,做好。”陈广荣说,事发后他几乎每天都呆在店内帮忙,点餐、扫地、洗碗都干,希望通过自己和员工一道工作的行为,大家共度难关。

  对此,天天渔港的多位员工也证实,陈老板一直在负责公司重要项目的采购,经常凌晨3点带着员工到批发市场去买菜,晚上生意忙碌的时候,他帮着服务员收盘子,打扫卫生,甚至去后堂帮忙洗碗。

  员工眼中的陈广荣

  擅长做促销 很会关照员工

  在庭审现场,一直陪伴陈广荣的是他的几名老员工和好朋友。如今39岁的后堂经理吴先生,22岁时就在天天渔港工作,至今已有17年。据他介绍,做促销是老板陈广荣最擅长的活动,“这个季节送西瓜,前段时间是送荔枝,消费多的客人就送红酒。”吴先生告诉成都商报(微博)记者,陈广荣会安排员工在每个节气都准备礼物,端午中秋这些传统节日自然会送礼,连儿童节、母亲节等这些特殊节日,他也会非常有心地为客人备上一份礼物。

  “正是这些促销活动,让天天渔港发展到今天。”天天渔港登记的法人代表、公司经理韩女士告诉成都商报(微博)记者,自己从17岁到公司做服务员,到今天做到大堂经理,“干这么多年不愿意离开,与陈总对大家的关照离不开。”据韩女士介绍,陈广荣不但会促销留着客人,还会“笼络”员工的心,公司近200人,员工家里有困难,他会自掏腰包补贴,“前不久公司一名前台服务员的丈夫患病,陈总给她借支了2万元。”韩女士的说法,同样得到了大堂服务经理王女士的证实,王女士称,陈广荣会时常变着法子鼓励员工,年前有一个后厨的头发乱糟糟的,陈广荣让他去剪成平头,并奖励了他200元钱,“去年为了鼓励一个经理戒烟,陈总承诺给他每个月涨500元的工资。”

  陈广荣称自己“其实把钱看得很淡”,能让客人高兴了,店才能长久做下去,能让员工工作得开心了,公司才能做得更好。(记者 周茂梅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刘彦领】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