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方崔“斗法”考验法庭智慧

2014年07月24日 09:43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因“转移基因食品该不该吃”产生骂战,方舟子和崔永元从微博闹上法庭。22日上午,方认为崔永元用微博侮辱、诽谤自己,向崔索赔30余万元;而崔永元则提出反诉称方舟子用微博侮辱、诽谤自己,索赔67万余元。两人庭上互指对方“恶意诉讼”。

  微博过招数月,尽抢网媒头条,方崔两人终于由“斗嘴”变成“斗法”。一场同题的微博骂战进入公堂,演变成同罪诉讼,造就了新闻鲜例。即便两人均未到庭,旁听席却仍座无虚席,众多记者到场,跟帖瞬间破万,诸多场景也都在暗示:判决虽未出,两人已重回舆论场。

  众所周知,“学术打假”使方舟子成为打假斗士,而《实话实说》让崔永元成为名嘴。所以,两位名人的舌战一开始,便有众多网友站队加盟。彼时,有媒体还推出了“挺方还是挺崔”的问卷调查,为舌战升级添柴浇油。由于舌战分贝越来越高,科学探讨戛然而止,一场论战最终以骂声收尾。

  而在这起“名人交恶、公众围观”的事件里,两人言语显然都有失范,仍留网络的脏字秽语都可作“呈堂”证据。双方若仍指诉对方侮辱自己,其实早没必要。然而,抛开围绕侮辱的控述,双方都指对方恶意诉讼,法槌有声,这场“斗法”也就值得跟进,值得观察。

  一方面,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恶意诉讼可追究刑责。但是,有法学专家已指出,在我国,与恶意诉讼相关的法律规定太过原则化,缺少系统性的配套规定,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责任形式。立法上的缺位使得司法实践中对恶意诉讼进行规制难以操作。也就是说,“恶意诉讼”这一法规需要更多的判例实践来完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受理这起涉及名人的案件,对法院来说是一种考验,这一特殊案例的审判结果是值得期待的。因为,这样的名人互诉案,不仅有利于法律之完善,在引起社会关注之后,对于民众来说,也是一个颇具传播效果的维权和普法范例。

  另一方面,经由此一判例,在公堂之外,曾经参与骂战的公众,也可得到镜鉴反思。法律虽赋予公民言论自由,人们有权批评质疑,但是言论批评必须理性和节制,不能“越界”。如果一味“跟骂式”地选边站队,缺少理性,只会让自己缺乏包容精神。而任何选边开骂只会增强暴戾之气,若此,最终损害的还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

  此外,这场对簿公堂的争议同时也给出了警醒式诘问:日后,我们对涉及全民利益的科学话题,该如何科普,如何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如何避免讨论变为“骂战”?如何让“科学都是在讨论而不是舌战中前进”的常识重新归位?

  希望方崔“斗法”的最终判决,能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可资借鉴的路标式判决,能推进法治之进步。(文峰)

【编辑:刘艳】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