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环保局官员与养殖户里应外合 骗取国家补贴357万(3)

2014年08月26日 09:0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环保补贴成“唐僧肉”

  寿县环保局渎职窝案并非孤例。

  针对日渐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在环保领域的投入力度,然而,由于监管的缺位,这类政策性补贴成为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唐僧肉”。

  2011年5月13日,审计署发布2011年第11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0个省、区、市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公告中,一批企业挪用、套取环保专项资金被点名。

  审计署在对部分地方电力、钢铁和水泥等行业2007年至2009年节能减排情况进行的审计调查结果表明,长沙绿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昊升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等11户企业挤占、挪用专项资金5700万元,用于企业经营等支出;

  徐州中科玻璃有限公司、渭南市宇洁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等14户企业采取编造虚假申报资料、多头重复申报等手段,套取专项资金8600万元;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鞍山市王家山污水处理厂等15户企业因有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多得节能减排专项资金620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和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共安排本级和转移支付给18个省“三款科目”资金达818.83亿元,涉及8328个项目。

  2013年6月21日,审计署公布对“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对我国部分企业违规获取政府补贴情况进行通告。

  在审计署公布的348个“三款科目”资金问题及整改情况表中,涉及违规获得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的企业多达126家,占到总违规企业数量的36.2%,包括钢铁、水泥等重点领域,如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取虚假淘汰的方式,骗取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765万元。

  2014年6月13日,环保部发布通报,决定对沈阳华润热电公司等19家公司实行挂牌督办,其中华润电力旗下就有3家企业被通报并挂牌督办。

  经环保部调查人员核实,沈阳华润热电公司1号、3号机组烟气在线监测数据造假。此外内蒙古华润金牛热电有限公司瞒报燃煤硫分,脱硫设施CEMS数据失真,长期超标排放。华润电力(兴宁)有限公司脱硫工艺有缺陷,长期超标排放。

  为提高火电企业脱硫的积极性,国家对安装并正常运行脱硫装置的燃煤电厂进行电价补贴,以弥补脱硫成本增支。一个60万千瓦的机组,国家给予的补贴大概为每年4000万元至5000万元。

  华润集团目前是享受脱硫电价补助最多的企业之一,这三家电力企业每年享受的国家脱硫补助1亿多元。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说,不少发电厂拿到脱硫电价补贴之后不好好运行设备,出现白天装置运行正常、晚上关闭环保装置的情况,把钱省下来自己拿了。

  内外勾结弄虚作假

  有着多年此类案件办理经验的李宴秋告诉记者,政策性补贴领域渎职犯罪案件有着以下特点:

  骗取政策性补贴手段多样化。近年来国家实施惠农政策,不断加大政策性补贴力度,但同时,骗取政策性补贴的手段也呈多样化,如在申报过程中虚开户头、在真实户头上虚报数字、擅改土地性质、在审核环节随意审核通过等。

  窝案、串案多。由于政策性补贴从申报、审核、资金拨付到发放,涉及多个环节和人员,有时一项补贴的落实到位往往涉及好几个部门,所以一旦发案,容易构成窝案、串案。

  贪腐交织,社会影响恶劣。这类渎职犯罪背后往往存在权钱交易,而且直接受害方主要是享受政策性补贴的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渎职失职行为,或以权谋私,影响了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实施,直接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社会影响恶劣。

  在寿县这起环保资金补贴系列渎职犯罪案中,从项目申报到实施,到最后检查验收,均为内外勾结、相互分工、弄虚作假的结果。寿县环保局原局长陈耀及副局长徐文宇始终参与其中。

  宋永成所说亦可印证:“不是陈耀和徐文宇,我也争取不到国家项目资金,我是通过陈耀和徐文宇的帮助才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项目资金204万元。”

  在六安市检察院采访时,李宴秋反复对记者说,如果相关人员有责任心,到现场看一下,就可以避免造假。监管的缺失是这起窝案串案的根本。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国家专项资金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批、验收等全程监管由各级环保部门负责,这意味着,环保局集项目实施监管权与验收权于一体。

  李宴秋认为,这种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体的权力架构形式,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很容易诱发职务犯罪行为。

  记者手记

  骗取政策性补贴的普遍性说明,监管的触角不能完全延伸到最基层。

  在安徽省寿县3起骗补案中,作为基层的把关和审核部门,环保局的职责应该是实体审查,也就是说要去现场逐一审核,并对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

  可是,由于没有第三方的监督机构,寿县环保局个别人自编、自导、自演,最终成功帮助他人骗取巨额补贴。

  从客观上看,骗补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相关制度不健全,如补贴信息不公开,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监督环节未能及时跟进,事后审计无法从源头上起到预防作用。

  从主观上看,个别人抱有“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的观点,为了争取国家财政补贴,想方设法弄虚作假。

  而更值得警惕的是,即使挪用、侵占财政专项补贴行为被发现,个别地方在处理上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处罚力度过小、过轻,让骗补行为有恃无恐。

  此外,环保领域专项资金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在实际操作时,理应是行政审查与专业资质的审查一分为二,可现实却是二者混为一体,由环保部门全权代理,导致资金监管和行政职能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正如六安市检察院反渎局局长李宴秋所说,多种原因导致了骗补行为的发生。记者廉颖婷

【编辑:王永吉】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