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官中介”实为权力寻租新道具

2014年09月01日 10:54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评论员 袁云才

  湖北荆州一家化工公司准备投资100多万元上马一个新项目,安监部门要求其去当地一家中介做安全评价。公司负责人介绍,“安评”仅是指出不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要求。“然后这个距离画几个框框,这就要20万。这还不包括验收,验收还要五六万。”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湖北利川市一家企业负责人对此同样感受深刻:“政府部门不收费了,但指定的中介机构收费更厉害。本来政府部门机构收费200元钱能办完的,现在(指定的)中介2万元都做不到。”

  (8月31日《长沙晚报》)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如果小鬼的“缠”是阎王授权甚至是授意的,阎王能从中收取“管理费”,那就更不得了了。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化改革力行简政放权,行政审批项目大大“瘦身”,有关部门的手规矩了不少,可一批体制外的“小鬼”却悄悄冒了出来,比先前更凶狠。湖北荆州、利川的“官中介”,或许只是一个缩影。

  “官中介”本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因为中介机构是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本应与“官”无关的。可现在这个充满矛盾的怪胎却冒了出来,让人大跌眼镜之余又大伤脑筋。表面看来,政府部门的审批项目减少了、权力下放了,但百姓感受到的“权力总量”却没下放,而是很大部分转移到了“官中介”身上。它们俨然成了“二政府”,而且由于失去党纪政纪约束,盖的章更多,伸的手更长,百姓跑腿也就更累。

  当在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上画几个框框就要收20万元“安评”费时,“官中介”实际已彻底沦为收钱的木偶。且问这样的“安评”有多少技术含量值此“天价”?若非权力之手在背后操纵,还能如此狮子大开口吗?因此,与其说它属于变相的权力寻租,还不如说是权力寻租弄来的新道具。就如河里禁止网鱼,“下有对策”者就会放出一大群鸬鹚,叼起鱼来比下网更甚。等到上面板子打下来,他就会说鸬鹚是野生的。一面美滋滋从鸬鹚嘴里取鱼,一面障人耳目,这就是操纵者的如意算盘。

  这种新型的权力寻租,不仅使改革的“红利”遭到新的利益链吞噬,而且可能产生新的行政审批乱象。一些企业花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费用给“官中介”,当然很多是出于无奈,但不排除少数企业基于“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心理,主动“投之以桃”,以交费之名行贿赂之实。如此,该批的项目被“天价”中介吓退,不该批的则以金钱铺路获得通过,精简后的行政审批在“官中介”运作下,反而可能助长“劣币驱逐良币”,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要保证改革大树结下的桃子落到百姓手里,整治“官中介”已刻不容缓!这个整治必须打中“七寸”,不能仅止于整几个“小鬼”、驱几只“鸬鹚”之类的治标之法。更确切地说,是必须取缔这类自相矛盾的畸形机构。商界奇才马云说过,官与商一个如雷管,一个似炸药,两者碰在一起是很危险的事。“官中介”将官与商融于一体,无疑犯的是大忌。只有挥起利剑彻底斩断两者之间的脐带,方能使这个“矛盾体”彻底解体。而这把利剑,一面是法纪,对于将官商混杂一块的“阎王”们要一究到底,使其洁身自好、不敢乱为;一面是市场,要打破中介垄断,规范、约束政府部门的“指定”权,使中介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