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对毒胶囊应当道一声“后会无期”

2014年09月04日 13:20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对毒胶囊应当道一声“后会无期”

  ■个论

  开学第二天,浙江宁海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的案件,短短5个月,对外出售了高达9000万粒。经检测,被查获的空心胶囊及生产原料中,重金属铬的含量均超标,最高的超过正常标准的65倍。这也意味着,“浙江9000万粒食用毒胶囊流入市场”。(9月3日《北京青年报》)

  都说新闻看多了,易得“无力病”,诚不欺也。仅仅过了两年,毒胶囊重出江湖,怎不让人徒生无奈、无助、无力?这一次尚算发现得早——今年2月开始投产,今年7月22日,因被群众举报,被现场查处,可主角仍然是“工业明胶”,危害依然是“铬超标”,而且流出的量依然“十分可观”。足足9000万粒食用毒胶囊,埋下了多少颗“炸弹”?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再见毒胶囊”其实不算意外,正如一句熟烂的话,毒胶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法商人抛弃良知道义,固然让人唾弃;但没有买卖就不会有伤害,那些采购毒胶囊的药企,难道不应该打“500大板”吗?不及时不到位的监管,难道不应该追问“几个为什么”吗?生产、销售、监管,道德、制度、执行,种种问题纠结纠缠,意外成了意料,偶然成了必然,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

  毒胶囊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按照学者孙立平的观点,更大的可能还是基础秩序出现了问题。再清风明月的社会,也难免出现一两只苍蝇。如果有一个好的基础秩序,即使出现了苍蝇,也会被迅速扑灭,更不会找到“烂肉”。可一旦基础秩序出现了问题,几个人的利欲熏心,炮制出来的毒胶囊,就可能逃避监管耳目,潜入“队伍”,通过药企走进千家万户。

  基础秩序出现问题最为可怕,解决起来最为麻烦,正是食品药品频出问题的根本。现在应该下两个决心。一是彻查毒胶囊,别怕个别药厂倒闭。在许多发达国家,药企哪怕出一点小问题,都会遭到重创。2010年,葛兰素史克公司被发现在药品原料中掺假,被重罚7.5亿美元。这才叫动真碰硬。二是彻查毒胶囊,别怕个别部门关门。在许多国家,监管需对市场负责,即使没有查出贪腐事实,但只要证明在岗不在位,只要让公众失去信心,都会影响头上乌纱。这才是权责相等。这两个决心刻不容缓,必须要下。

  想对毒胶囊道声“后会无期”,此时此刻,真的很难。当下更应该做的是围绕毒胶囊的流向,围绕毒胶囊的监管,下两个决心,彻查毒胶囊,别怕个别药厂倒闭,别怕几个部门关门。对于食品药品安全,公众连一个白天都等不及。连毒胶囊都解决不了,又凭什么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毛建国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