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取消职务消费别“看起来很美”

2014年09月04日 14:59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日前通过。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徐福顺表示,“意见实际取消了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提法。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这意味着除了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9月3日《人民日报》)

  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本来是国有企业负责人因履行公共职务而产生的各种消费开支,但在现实操作中或成为一种与职务大小相匹配的“权力福利”,消费与职务行为并无直接关联。抑或是,职务消费是一个“大箩筐”,啥种消费都要往里装——领导干部将个人的吃、穿、住、行、医、玩囊括到“职务消费”中,办公室装修、配备专车、体检、疗养、请吃等等,都可列在“职务需要”的名下。多年来,打着“职务消费”名义假公肥私的行为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对此,有人将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腐败概括为“陈同海漏洞”——此前,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其职务消费一度高达每天4万元以上……而大大小小的“陈同海漏洞”多了,便会形成巨大的“管涌”,吞噬或流失大量的国有资产。所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严禁因职设定消费定额。

  但取消职务消费是须有前提条件的,否则,纸面上的取消职务消费或沦为“换汤不换药”。

  其一,取消职务消费,须有一个廉洁的、依法执政的官场生态。有什么样的官风,就有什么样的民风。不管私企、国企,与官场交往频繁。如果官场不净,权力之手能随心所欲干扰市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动辄被权力左右,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就会“坚挺”——企业为了与官员“联络感情”、“能办成事”,路径只能是或请吃喝,或送礼,或“赞助”官员上高价培训班、旅游,甚至买官卖官……最近,不断曝光的企业给公权部门的“送礼清单”也是明证。官场浑浊,企业就难自清。

  其二,取消职务消费,社会各界的监督不可或缺。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利器。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国企财务应该公开。但很多国企“晒账本”语焉不详,甚至明目张胆地“隐藏”敏感消费事项。2013年,中国铁建被曝花费8亿多元业务招待费,但包括中国铁建等近四成央企隐去了这一数据。消费签字靠“一把手”“一支笔”,消费何处、谁消费的、消费多少,都是一笔“神秘账”,外人、哪怕是本单位的人都不知晓,试问又将如何确保取国企负责人消职务消费?

  其三,取消职务消费,需先明晰国企负责人的权责利。国企,所有者是全体人民,但在国企管理中,所有者却是缺位的,管理者其中不乏有政府委派的官员。而这,与法律意义上的真正市场化的法人治理结构相距甚远。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健全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让企业领导人真正成为对企业负责、受所有人有效监控的职业经理人,才能真正减少“花得再多不会受惩罚,省得再多不会受奖励”等咄咄怪事。

  可见,假如国企改革滞后,监督形同虚设,官场风气不正……那么,取消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恐是“画饼”,中看但不中用,取消职务消费仅是“看起来很美”、徒增笑料而已! 沂蒙客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