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发改委官员落马:高度集中审批权是贪官沃土

2014年10月09日 14:3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去年5月至今年9月,全国范围内共有19名现任或曾任发改委系统的官员落马,他们来自国家发改委、委管国家能源局或者地方省级发改委。十八大以来,发改委系统中“栽下马”的官员数量在国务院25个组成部门中最多。有媒体甚至说,国家发改委的价格司已超越山西省委办公大楼,成为最密集的贪官落马地。

  发改委系统落马的官员中,“最著名”的应是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其次则要数国家发改委下属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前者因是系统中落马的“最大官员”而广为人关注;后者则因家中藏有上亿元现金,执法人员清点时竟当场烧坏了4台点钞机而在民间有了“名声”。说发改委系统已呈现系统性腐败可能是过头话,但通过系统间横向比较,说发改委系统的腐败比较多、比较密集、涉案金额比较大,至少在目前是立得住的结论。

  发改委系统何以会形成这样的腐败特征呢?这或许与其权力过于集中、并且缺乏有效监督有关。

  国家发改委的一个司局长、处长,在国家部委里不算什么大官,但地方的省级干部见到他们恐怕也要满脸赔笑。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位不高而权重。一个人、几个人、十几个人,就掌握面向全国、全省的行政审批大权,没有他或他们的首肯你就办不成事。在这样的位置上,一个人容易忘乎所以或许并不难想象。

  如果发改委的权力配置维持现状,那么,要保证在位的官员不犯或少犯错误,就只能去寻找或培养“圣人”。但即便发改委的岗位都是“圣人”在那里端坐着,人们可能还是会不太放心,数以千计的重大事项交给几个人去把关,数以千计的企业的命运交给几个人去主宰,无论如何都是让人匪夷所思而又惊心动魄的事情。

  权力过于集中必然导致腐败丛生,并且必然导致腐败前赴后继。下放审批权,是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出路,但下放也要看下放到何处去。审批权从上级政府下放到下级政府,一定会发生“上放下不放”的问题。刘铁男在法庭上称,在纪委立案审查的时候,他写了如何反腐的建议,主要是结合其亲身体会,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审批权应当大量下放到市场,从源头上解决政府不该管的一些事,防止以权谋私。刘铁男是来自“堡垒内部”的“过来人”,他的建议应该有重要参考价值。

  如果能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那么权力过于集中的消极后果可能还不至于过于深重。不幸的是,在发改委系统存在权力过于集中以及监督乏力双重弊端,那么,这个系统经常地、密集地发生惊人的腐败现象可能就没有什么奇怪了。人们对“跑部钱进”深恶痛绝,但在从前,似乎讨伐、整治的只是请客送礼的地方以及各类“驻京办”,仿佛从来没有撼动过一言九鼎的部委权力以及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一个项目批不批、什么时候批,为什么给他批不给你批,都是官员说了算,而且又没有任何申诉救济渠道,这就构成一种绝对权力。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要求审批环节透明化,或许可以促使发改委系统审慎地使用权力。

  专家说,过去十多年,发改委一直在进行调整,但最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过多干涉经济活动的局面。这应该是符合实际的。客观地说,发改委过于集中的权力配置,主要是历史形成的。解决权力过于集中之弊,一方面要克服对权力的迷恋,另一方面也要克服对市场的不信任。只要这样,防治腐败才能立于可靠的基础之上。

  (作者是北京青年评论家滕朝阳)

【编辑:高辰】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