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青年报:礼法合治的现代转型任重道远

2014年10月15日 10: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最近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中国古代主张,“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这一讲话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对于国家治理的新探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理念上,由革命形态政党转型为执政党之后的重大调整,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实现国家崛起过程中,对于传统国家治理方式态度的重大转变。

  承认并发掘历史的价值,是一个国家得以延续并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部分教条主义者,始终无法摆脱片面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心态,只重阶级斗争,无视甚至蔑视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片面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对立起来,对于国家形象乃至文化血脉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习总书记对于“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传统治理理念的高度重视,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含义:

  其一,礼法合治是对当代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面临的“现代病”的有效规治。现代社会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组织方式。一方面,个人权利的增长解放了个性、增长了自由,但是也放纵了欲望、瓦解了秩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让生产力得以迅猛发展,但带来了人心离散、贫富分化、社会关系紧张的弊端。西方国家无不在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巨大福利的同时,深陷于这种现代化所带来的“现代病”之中。这种现代病,不仅经常让快速现代化的社会面临“羊吃人”的巨大痛苦,而且也让社会秩序经常面临严峻的解体风险。从西方社会的发展经验来看,其应对现代病主要依靠的是“福利国家”、“宗教寄托”与“暴力镇压”三种方法,即以社会福利缓解阶级矛盾、以宗教信仰凝聚离散的社会成员、以暴力镇压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然而,福利国家带来了经济的滞涨、宗教寄托带来了日趋激烈的教派冲突、暴力镇压则很容易让社会进入战争的状态。从西方世界的现状来看,这三种用以应对现代病的手段都已经深陷困境,除非近期有大的技术革命,这种困局将难以得到解决。

  如何避免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正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的实质就是在现代化与社会秩序、个人欲望与公共利益、权利意识与共同伦理之中找到平衡。礼法合治正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治理手段。子曰:“为政先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强调的就是以秩序为核心的文明重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礼不是压迫性的,而是仁的体现,是以仁为内涵的社会约定。以礼为内涵,辅之法,才能够让个人权利与公共伦理相一致,才能让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相统一。

  其二,德主刑辅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有益途径。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地位高度稳固,人民政权空前强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敌对阶级间的阶级矛盾,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物质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结构和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其本质是人民内部矛盾。这意味着,主要应以人民内部矛盾而非阶级斗争的视角出发去治理社会。因此,德治与仁政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社会管理者在运用法律手段治理社会时,应以最大的善意、最大的耐心以及最低限度的暴力,去面对人民的不同意见、不同诉求。德主刑辅,其本质就是执法的文明化、人道化、最小暴力化,它不仅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而且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代法治发展的根本要求。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执政党与革命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后者是以斗争壮大自己,而前者则是以德、仁来获得认同。从斗争到仁政的转型并不容易,它既涉及观念的理顺,也关乎既得利益的调整,但它却是执政党实现依法进行国家治理的必经之路。

【编辑:吴涛】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