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科研经费高投低产症结何在

2014年10月24日 11:16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期,科技投入问题成为舆论热议话题。据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超过5000亿元。与巨额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真正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的科学家鲜有出现。

  为什么不惜投入重金的科研事业,产出不尽如人意?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高校科研人员薪酬偏低,靠多拿项目增收。巨额科研开支中的很大部分并非纯粹用于研发,而是供其花销。另外,诚如相关官员所言,科研立项的封闭化、零散化,资源配置的碎片化,也导致未能产生最大化收益。

  如今的科研模式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和分享机制,没有清晰的目标设定,也就没有由此衍生的分工与合力。各方往往只是根据一己之见,凭借一己之力,来申报项目、争夺经费。这或许也能产生一些科研成果,但此类局部的、零散的科研收获,往往无法转化为知识系统的有机部分,很难促成科学知识的螺旋式积累,也难以孵化出后续的重大成果。

  我们期待科研项目资源分配、经费监管和效果评估的漏洞尽快补上,以严厉的监管促成从业者职业道德的重建,并通过相应的秩序协调,来推动全行业更充分的分工和合作,最终实现科研领域的创新增效。——四川·蒋璟璟/文 王成喜/图

【编辑:叶攀】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