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让新行诉法成为必修的法治课

2014年11月04日 13:46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让新行诉法成为必修的法治课,正是对依法治国的重要呼应。推进法治,必须靠制度建设,必须羁束权力,必须为公民权利提供救济。

  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这是该法自1989年制定后作出的首次大修,修改后的行诉法将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行诉法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民告官”法律,曾被誉为中国法治的一个“里程碑”。不过,随着社会发展,这部法律的滞后性不断显现,各地行政诉讼普遍存在“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的困境,导致一些民众出现“信访不信法”。

  解决“民告官”的难题,需要通过修改行诉法来释放制度的正义。经历多方参与、激烈讨论和三次审议,现在,承载巨大期待的新法终于顺利通过,即将由纸面走进生活。要使新法落地后发挥最大效力,接下来,全社会都应将新行诉法当作一节必修的法治课。

  剑指“民告官”难题的行诉法,涉及面很广,关联人群非常多,在施行过程中也需要很多配套措施。这一切,都需要各方主体去深度理解相关法律文本,去明晰自身责任,来固化对新法的信仰。

  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得到有效执行。尽管一些法律专家围绕新法也梳理出相关亮点,阐述其中的价值意义。但是,对制度文本进行解读,很多时候容易停留在框架理念的层面,给人感觉像是在进行宏大叙事,很难入心。行诉法作为国家为公民权利提供救济的重要司法渠道,要成为普遍的信仰,必须深入理解其中的精神要义,感受法律的细节力量,让法治深入人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的治国方略。让新行诉法成为必修的法治课,正是对依法治国的重要呼应。推进法治,必须靠制度建设,必须羁束权力,必须为公民权利提供救济。而新行诉法就是一次重要的制度突破,为官员重新划清一些权力的边界,对民众来说,也只有利用好新法,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权利绿地。

  比如,新法加强了诉权保护,扩大了受案范围,畅通了诉讼渠道,强化了执行责任。只有深入理解这些法律内涵,把握好其中的细节责任,各方主体在司法实践中才能积极配合,形成有效呼应。

  当人民法院懂得拿出怎样的配套措施来推进“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行政机关负责人明白出庭应诉是必须践行的权力责任,当每个当事人也能知道如何去捍卫自己的诉权,这样,民众才不会再去无奈感叹“民告官,起诉难;民告官,官不理;民告官,难告赢;民告官,执行难;民告官,代价大”。

  只有推进法治,国家才能实现真正善治;只有崇尚法冶,社会才能真正前途无量;只有顺应法治,权力才能被关在笼子里;只有拥抱法治,民众才能真正拥有维权武器。通过学习法律来固化对法治的信仰,是国家任务,是权力职责,也是民众责任。而行政诉讼这种司法权与行政权短兵相接最激烈的领域,有太多需要厘清的权力边界,有太多需要理顺的权力关系,也有很多需要赋还的公平正义,所以特别需要全社会都将新行诉法当作一节必修的法治课。

  依法治国正当时,依法维权最理性。让新行诉法成为一节必修的法治课,就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切口。由此,才能真正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民众得到国家法律慈母般的呵护。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单士兵)

【编辑:刘彦领】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