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围观呼格吉勒图案再审看什么?

2014年11月21日 15:4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备受瞩目的呼格吉勒图案已经立案进入再审程序。此消息一发布,顿时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围观者各种情绪有之。作为一个曾长期关注呼格吉勒图案的法律工作者,一是对此案进入再审倍感欣慰,二是对呼格吉勒图的遭遇不胜嘘唏,三是对此案的造成充满愤懑。但作为法律工作者的思维惯性,理性告诉我,不能仅满足于作情绪宣泄者,还应该作些“专业上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此案为何拖了九年之久才宣布进入再审。据媒体报道,呼格吉勒图于1996年被执行死刑,2005年赵志红案案发,“一案两凶”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赵案案发至今已有九年之久。为何要拖这么长的时间进入再审,这是围观者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有媒体甚至质疑此案复查遇到障碍和阻力。对此,最近内蒙高院院长胡毅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予以否认。个人认为,此案复查过程中即使没有遇到障碍和阻力,至少也是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各方结论并不太一致,否则难以解释。“一案两凶”,兹事体大,在当今社会对此不可能置之不理,早晚会要有结论。对此,我深信不疑。实际情况也印证了我的感觉。据胡毅峰院长介绍,内蒙方面早就对此案复查组成了专案组,此案一直在积极的复查中,而且其本人脑海中记得案件的每个细节。因此,尽管宣布进入再审的时间确实有些久,但话说回来,某种程度上这也体现复查程序的难度。为了保证复查结论的准确无误,万无一失,时间虽久了些,但也可以接受。毕竟,及时的“正义”未必就是真正的“正义”,迟到的正义未必就不是正义,尽管迟到的正义不是那么完美。

  第二个问题,呼格吉勒图和赵志红到底谁是杨某被害一案的真凶。凭感觉,此问题亦是困扰复查和再审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此案拖了这么久的重要原因。根据媒体报道的各种信息,笔者也不敢对此妄下评论或者结论,否则就是不负责任。此案发生于1995年,当时并没有全面展开DNA检验的条件。据了解,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基本没有刑事案件能DNA检验,对此我们也不能过于苛求。据媒体报道,原审认定呼格吉勒图作案的也是只有其供述,赵志红自认真凶,但认定其作案的证据只有其供述。根据法律有关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的,都不能判决有罪。此案已经正式进入再审程序,再审期间如果过长,各界质疑声肯定会再起。如果无法在客观上准确确定谁是真凶,就应该根据法律上的证明标准,及时作出呼格吉勒图案疑罪从无的判决。

  第三个问题,呼格吉勒图案再审透露了什么信号。第一个信号,也许依法治国的春天真的要来了。法律界人士开玩笑说,1954年宪法颁布,法律界的春天来了;1978年拨乱反正,法律界的春天来了;1997年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法律界的春天来了。不得不说,法律界是个频繁叫春的界别。但这次看来情况真的不一样。刚刚结束的四中全会提出了人权保障、依法纠错、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等等目标。会议结束没多久,就有大动作,而且是拿这个多年没有结论的疑难案子开刀,体现了有关方面的决心和魄力。应该说,这些老百姓非常关注的案件一直没有正式结论,四中全会开得再成功,老百姓心底的评价都会留有余地。第二个信号就是看到了法院的自信。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饱受质疑。尽管最近一段时间,法院通过裁判文书上网等司法公开举措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公开的再多,不如纠正一两个冤假错案更加赢得民心。之前法院对于冤假错案,总是担心“被人利用”,担心纠正冤假错案更加损害司法公信力。但真正的“自信”,应当由敢于认错和纠错体现。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出现错案,承认错判,天塌不下来。只有敢于担当,敢于依法纠错,才能彰显法院对每一个公民获得司法公正的高度关注和负责。

  当然,此案现在还只是进入再审程序,没有正式结论。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尊重内蒙高院依法作出的结论。但我们也呼吁,如果此案确有错误,就应该及时予以纠正,并且应该一并考虑国家赔偿和责任追究问题。只有这样,此案的处理才能彰显依法治国、保障人权的正能量,才能在依法治国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沈建 法律工作者)

【编辑:刘彦领】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