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深入推进依法治市 9成市民首选法律化解纠纷

2014年11月26日 09:47 来源:成都晚报 参与互动(0)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突出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制定《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出台《成都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增选人民陪审员、首创法律援助“双延伸”服务模式……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全省“首位城市”,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努力争当全省乃至西部地区法治建设的排头兵。

  成都打造阳光交易平台

  前提:充分用好省会城市的立法权

  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按照法制统一原则,我市以宪法为根本,与上位法相衔接,加快构建符合成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接轨国际规则的城市法律体系。

  措施:制定出台《成都市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

  将公共资源交易的操作权从相关行政部门剥离,将原来分散设立的交易中心进行了整合,建立了统一的“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凡纳入目录进行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项目一律进入中心交易。

  成果:资源配置效益初现

  中心成立至今年9月份,共完成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0593个,交易金额1848.98亿元,资源配置效益显现。

  科学立法

  制定《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

  沐浴着冬日暖阳,成都市环城生态区首个生态湿地——锦江区白鹭湾湿地在清脆的鸟啼声中苏醒。市民姚小姐牵着奶奶的手,漫步在观光道上,“这里风景宜人,生活在成都真是太幸福了。”而环城生态区的建设,还以特殊形式载入成都史册——首次以立法形式保护特定区域生态环境。

  2012年11月28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正式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省人大在审查意见报告中提到,将维护“绿线”规划权威纳入法制化轨道,对改善城市环境意义重大。从《条例》中看到,成都将通过地方性法规维护这条环城“绿线”,环城生态区内拟在现场分片设置生态用地边界示意牌,接受公众监督。去年1月1日该《条例》正式实施,为成都构建以生态培育为主体、充分发挥生态价值、突出展现城市特色的环城生态区提供了制度保障。除制定《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外,2014年上半年,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还开展推进专项法规清理工作、组织召开立法听证会等工作。

  严格执法

  规范自由裁量权 严格法律尺度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只有坚守法律底线,严格法律尺度,对各类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坚决打击和严厉惩处,才能防止“破窗效应”,维护法律权威。

  今年11月1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施行的《成都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据市工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金海介绍,根据《办法》的规定,工商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处罚种类、处罚幅度,结合当事人违法情节和危害结果的轻重,将处罚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同时,制定案件调查管理制度,规定未经批准办案人员不得单独提出行政处罚建议,处罚建议必须由集体研究提出。此外,还组织了相关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在办理大要案件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据记者了解,成都是全国少数几个,专门出台办法对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进行规范的城市之一。而在2012年,市法制办申报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从全国政府部门41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

  今年9月,我市出台《关于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清理整顿和整合行政执法队伍,执法重心下移,加快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综合执法”,还在全国首创实施行政复议案件评查。

  市民见证公正司法

  形成自觉守法习惯

  依法治市,关键是公正司法。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当前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她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今年67岁的叶碧云是一名人民陪审员,在参加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她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4年前,社区推荐其为人民陪审员时,她心中还抱着怀疑的态度,“我认为法庭就是法官说了算,人民陪审员就是个摆设。”2011年4月,第一次作为人民陪审员的叶碧云参加了案件审理。“是一起化工企业设备质量纠纷,我退休前正好在成都化工研究设计院工作。”叶碧云希望请自己熟识的专家一起参与审理。“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承办法官和法院居然同意了,还和我们一起去企业实地查看,认真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叶碧云这才明白,人民陪审员并不是摆设,而是司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2011年至今,叶碧云参与案件审理近400起。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参与、见证和监督了司法在成都的发展、施行,“我觉得自己见证了成都司法在阳光下的运行。”

  数说

  截至今年9月30日,我市20个基层法院在原有625名人民陪审员基础上,通过“倍增计划”新增选1168名,是基层法院法官总数的142%,提前超额实现了120%的预定工作目标。其中女性79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570人。专业特长涉及金融、医疗、建筑、制造、新闻、语言翻译、教育、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新选任人民陪审员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得益于市司法局在全国首创法律援助“双延伸”服务模式,市民李明通过法律解决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他靠法律援助获得106万元工伤赔款

  今年5月,因工受伤的李明在妻子的陪同下走进了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据了解,李明于去年8月在外地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重型颅脑外伤等疾病,而其工作单位又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双方仅在口头达成了工资协议。发生工伤事故后该公司拒不承认与李明的劳动关系,尽管他多次找到公司索要相关费用,但公司一直推诿搪塞,获取工伤赔偿款遥遥无期。市法律援助中心及时受理了该案,并迅速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在确定了办案思路后,律师开展大量工作,最终,该公司愿意赔偿受援人李明人民币106万元。整个案件中,从受援人家属申请法律援助到最终拿到赔偿款,还不到40天。

  数说

  据统计报表显示,2014年与2013年同期相比,“双延伸”服务人次增加23.8%,挽回经济损失增加300余万元,在成都市35个公共企事业单位服务满意度网络测评中,法律援助群众满意度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双延伸”模式通过援助解困实现了法律援助“处理一个案,教育一大片”的扩大宣传效应。最近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1.7%的受援人将法律途径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

  记者 胡科 李培洋 张婷

【编辑:叶攀】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