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检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军人犯罪案件增多

2014年12月05日 13: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12月5日电 (张显武 张剑)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5日对外通报称,近年来,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军人犯罪两类犯罪的案件数和犯罪嫌疑人数总体都呈现上升趋势。犯罪分子利用被害人对国家机关和军队的信任心理,进行各种欺骗活动,严重损害国家机关和军队的信誉。

  通报信息显示,2011至2013年间,该院共办理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人民警察)或军人身份、职务进行招摇撞骗的案件共计35件,涉案人员47人。其中,招摇撞骗罪案件共26件38人,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案件共9件9人。

  据检察官分析,此类案件冒充对象主要为中央国家机关领导或关系密切人员以及军警。其中,冒充中央机关领导多为骗取钱财,冒充军警还伴随骗取女性与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

  该院办理的被骗取钱财的案件中大部分存在被害人请托事项,主要集中在帮助扩展公司业务、处理请托人所涉及的各种纠纷、请示领导办理证件及批地批项目等,公司负责人受骗现象突出。

  该院所办案件中,犯罪分子获取被害人信任的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中间人介绍,被害人因此容易相信犯罪嫌疑人的能力,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二是利用能够表明身份的标志性物品,如伪造的警官证、军官证甚至中央红头文件等,普通民众缺少对这些物品的辨别能力,过于轻易相信犯罪嫌疑人虚构的事实;三是变成熟人再虚构身份,犯罪嫌疑人先是通过其他方式与被害人认识并交往一段时间,等双方熟悉之后才告诉对方自己具有特殊职位职权,容易让被害人相信。

  检察官表示,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冒充政府、军队的高层领导或者与高层领导关系密切的人,从政府开发或者部队建设等方面寻找借口,骗取钱款数额巨大,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该院办理的35件案件中,犯罪涉案金额超过10万元的案件有15件,其中4件涉案金额达到或者超过1000万(因数额特别巨大移送上一级检察院办理),给被害人造成巨大损失。

  检察官分析,此类案件高发的原因在于,犯罪嫌疑人有效利用了部分被害人迷信权力的心态和侥幸投机心理;公权力运行的某些领域还存在不够公开、不够透明现象;被害人缺少防骗的心理警觉等。

  对此,检察机关建议,党政军各机关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政务公开及职能宣传,介绍其独特属性、专用标志、名称、符号及装备用品的使用规定等,使民众了解这些机关的工作机制和职能职权,增强对国家机关和军队专用标识、工作证件辨别真伪的能力,对外公布核实防骗咨询电话,让民众遇到疑似假冒政府和军队部门的人员时可以通过合法便捷的渠道加以身份核实。

  同时,还应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党政军机关的廉政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消除“权力寻租”的生存土壤。

  司法机关应当形成合力,加大对此类案件的打击力度。针对此类案件被害人财产损失严重的情况,应当加大对赃款的追缴力度,维护被害人的财产权利。加大对涉案证件文件类尤其是军官证、警察证及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政法部门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对不法分子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减少和杜绝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军人招摇撞骗案件的发生。

  此外,还可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加大教育、警示力度,及时曝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军人行骗的骗局骗术,提醒民众保持理性,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完)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