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拉黑环保“黑户”需防“误伤无辜”

2014年12月11日 16:19 来源:南宁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8日与最高人民法院、环境保护部、国家税务总局等8家机构签订信息采集合作备忘,彼此实现在信息数据方面的互联互通。这意味着“老赖”、环保“黑户”、偷税漏税企业等将进入银行“黑名单”,并难以从银行贷款融资。(12月10日 《南方日报》)

  将环保“黑户”列入银行黑名单,拒绝环保违规企业从银行贷款融资,不仅有助于银行降低风险,还增强了对失信者的惩戒力度,以及执法机构的行政执法效果,这是件一举两得的双赢之举。但问题是,将所有环保“黑户”都一律断奶,是否也掐断了污染企业上环保设备,走绿色发展的路呢?

  企业为何甘当污染钉子户?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不愿改。在某些地方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监管下,企业即使不转型升级,也不会被淘汰。在上一套环保设备,动辄千万的当下,哪个企业愿意把资金“浪费”在环保达标上。另一方面是企业没能力改。企业转型升级,不仅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而且还需要技术支持。而对于大多数技术落后、产能低下的污染企业来说,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

  显然,银行断奶之后,对第一类企业触动有限。因为有地方政府明里暗里的保护,他们本来就不想升级设备转型升级。而安于现状的生产,更不需要向银行融资。对于第二类企业来说,银行断奶则彻底掐断了他们转型升级的念想。于是,可能造成有后台,不想治理污染的企业,不把列入银行黑名单当回事。而那些想绿色发展,却没有融资渠道的企业被误伤。

  有关方面将环保“黑户”列入银行黑名单,无非是期冀倒逼污染企业转型升级,或者通过掐断融资渠道,把污染企业逼停。但从效果上看,可能是“劣币驱良币”。显然,这应该不是有关方面愿意见到的。为何加强征信管理,效果并不明显?其实,环保“黑户”并不等于诚信黑名单。污染可能是历史问题,也可能是态度问题。将之全部抛到对立面、惩戒范围,难免会伤及无辜。

  因此,污染企业黑名单更要细化。对那些拒绝整改的企业,要在融资上断奶。而对于那些想转型,而且转型后还有竞争力的企业,也要适当地予以照顾。这样的黑名单,才能让人信服,才对绿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薛家明

【编辑:叶攀】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