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除了反腐还要给院长们更多的“出路”

2015年02月09日 14:14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

  医院采购药品器械要收回扣,医院建楼也要捞一笔,各种“潜规则”在医院内部大行其道。2014年,安徽省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共立案侦查医疗卫生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08件123人,其中院长16人、副院长6人,个别地市甚至出现绝大部分二甲以上公立医院都有相关人员被查处的“塌方式”腐败。(今日本报A10版)

  公立医院的院长、科室主任绝大多数都是资深的医疗专家。医而优则仕,他们一步步从普通医生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直到走上医院管理岗位。但这些人才一夜间就从医疗专家变成阶下囚,令人感慨。

  医院成为“塌方式”腐败之地,院长主任们难辞其咎,应该大力度反腐,但或许这并不是关键所在。目前医疗领域的以药养医,根源在于分配机制的失灵与滞后,院长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尽管人们容易归因于医德集体败坏,但它同样不是关键。人有追求名声的本能,哪怕是十恶不赦的人,都会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好人。收取医药回扣不但不道德,而且违法。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没有足够强烈的驱动力,人们不可能去选择一种让他们备感压力与不适的生存模式。

  究竟是什么力量如此强大,在这种塌陷的医院里,能够指挥上到院长主任下到医生们集体变“坏”?医疗专家们本应该是最有力量去抵御这种隐秘的指挥者,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个院长科室主任的落马说明,这种行业规则的复杂与坚硬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要不就同流合污,一荣俱荣,要不就成为背后利益集团的眼中钉,失去所有机会。

  医疗领域的腐败基本都大同小异,没有管住自己的贪欲。在一个文明和理性的社会,医疗专家们本应该有足够的合法途径与机会,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财富。但事实上,国内医疗专家被长年牢牢禁锢在体制内,医疗价格多年纹丝不动,医技养医的路遥远又不现实,通过合法途径赚钱的道路逼仄难行,障碍重重。一个鼓励专家开私人门诊的政策发酵数年之长,但真正走出来开自己门诊的专家寥寥无几。是专家们脑子出了问题,还是政策本身有硬伤致命伤?

  如果医疗专家们能够走出来,从市场上得到体现自己身价的劳动报酬,那么腐败的可能性将因此大大降低。否则,医疗专家要想富只剩下违法和不讲道德的途径。这种逼上梁山,不仅仅是他们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培养一个医疗专家往往需要20年的时间,而医疗界少一个医疗专家只是一夜之间,当下公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恰恰是因为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雪上加霜的是,腐败还在继续一步步消灭这些宝贵的医疗资源。

  在反腐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制度设计,要通过医疗改革创造足够的出路。出路多了,腐败必然就少了,现在的问题依然是腐败途径太多太容易,但出路少得可怜也困难重重,这才是重点。 □吴帅

【编辑:刘彦领】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