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2014年解救4.3万被拐妇女儿童 人贩被迫收手

2015年02月16日 08:57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男,4岁,身高1米左右。于2015年2月9日10时30分左右与家人在福建莆田华亭龟山上走失……”开通微博4年多来,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陈士渠转发了数千条类似微博。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公安部获悉,201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解救被拐卖儿童1.3万人、妇女3万余人。

  “在持续不断的严厉打击和综合治理之下,我国拐卖犯罪得到有效遏制,总体呈现发案率降低、破案率提升的态势,风险太大使很多人贩子被迫收手。”陈士渠说。

  并非所有的变化都让人欣喜。陈士渠告诉记者,近年,群众的反拐防拐意识显著增强,有效减少了发案。但由于买方需求依然存在,贩卖婴儿犯罪仍然屡打不绝,外籍妇女和智障妇女逐渐成为人贩子的目标,婚姻诈骗类案件也有所抬头。

  越南新娘集体失踪

  黄色短发、个头不高,2014年8月23日,袁新强给了中间人10万元彩礼钱,把越南媳妇蓝蓝领回家。不到3个月,蓝蓝失踪了,音信全无。

  就在同一天,河北省邯郸市下辖的曲周、肥乡、广平等县,30多个越南媳妇集体人间蒸发。

  袁新强几乎每天给蓝蓝打电话,最多时一天打了100多个,对方始终关机,而他始终不肯相信自己被骗。

  作为介绍人,49岁的理发店老板吴美玉成了寻找失踪越南新娘的最后一线希望。而此时理发店早已人去楼空,吴美玉的手机始终关机。

  近几年,外籍新娘骗婚的新闻越来越多。中介市场鱼龙混杂,有些机构以婚介为掩饰,干的却是贩卖人口之事。

  “外籍新娘中有的是被拐,有的是自愿嫁到中国,嫁过来一段时间后突然跑了的,多是婚姻诈骗。”陈士渠说。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男性数量较之女性多3380万。有些农村地区男女比例失调严重,导致他们找到人贩子买媳妇或者买孩子。

  买方入刑堵住源头

  “有买卖就有市场,受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儿女双全等封建思想影响,买方需求仍很大,人贩子为牟利便会铤而走险。”陈士渠说。

  我国刑法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买方无罪”的误解,使收买者有恃无恐。

  去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刑法修正案(九)草案。草案拟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进行修改,对于收买妇女、儿童的行为,一律作出犯罪评价。将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修改为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陈士渠认为,买方入刑大大增加了违法成本,对于打拐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打击买方市场需要多措并举,被拐孩子找不到亲生父母,应交由社会福利院养护,让买主人财两空,打消更多人买孩子的念头。

  建立打拐长效机制

  侦办拐卖儿童案件责任制、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建立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来历不明儿童摸排行动……公安机关不断探索建立一系列机制,提升打击和解救水平。

  拐卖儿童案件责任制要求各地接到儿童失踪被拐报警后,由县市区公安机关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专案组长,案件不破,专案组不撤,查找解救被拐儿童和安抚被害人家属的责任不能免除。

  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是打拐工作的又一亮点。据陈士渠介绍,拐卖案件具有跨区域大范围流窜作案的特点,儿童被拐后会在短时间内被转移,接到报警后必须第一时间动用足够的警力资源查找失踪被拐儿童。

  过去孩子被解救后,如何帮助其找到亲生父母是个难点。有的孩子被拐多年体貌特征发生变化,即使父母也难以辨认。为解决这一难题,公安部于200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用于打拐的DNA信息库。“采集失踪被拐儿童父母和来历不明儿童血液输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比对,是查找解救多年前被拐儿童的捷径。”陈士渠表示,截至目前已为3500余名多年前被拐的儿童找到亲生父母。

  打拐反拐不是一个部门的事。2014年,公安部全面落实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认真履行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牵头单位职责,进一步加强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民政部、全国妇联等单位沟通与合作,督导各地落实反拐综合治理,反拐工作稳步提升。

  打拐8年,陈士渠一半的时间都在外地出差,天下无拐是他的愿望。“这个愿望一天没实现,打拐就没有完成时。”他说。

  记者刘子阳文/图

【编辑:王永吉】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