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安部打拐办主任:“微博打拐”有三大特点

2015年04月17日 09: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今天,“网络时代的打拐路径与社会责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公益组织、学界的代表热议“微博打拐”的利弊,期待政府、社会在这一问题上形成合力。

  “微博打拐的力量可以用‘稻草堆原理’做比拟,以往对于隐蔽性和反侦查能力很强的拐卖儿童案件,警察面对的是犹如稻草寻针的侦破难度。但如今,每一条微博后面,就是一个网民,网民们的触角可以伸向城市乡村的角角落落,将侦破案件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微博打拐”活动发起人邓飞说。

  邓飞介绍说,2012年,“微博打拐”各地志愿者协助警方救出6个孩子;2013年,志愿者发现全国很多省(区、市)存在“给被拐孩子上户籍”的制度漏洞,促使公安部严厉查处;2014年,志愿者协助公安部门打拐16次,解救15个儿童;2015年至今,志愿者制止了一些医院给被拐卖孩子提供出生证明的违法行为,避免被拐儿童再次上户口,大大提高了受害儿童被找到的可能性。

  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认为,“微博打拐”的信息化手段有3大特点:参与人数量多;信息碎片化;便于在短时间内形成爆发式关注。“这都可以减少拐卖犯罪的隐蔽性、流动性带给公安机关的困难。”陈士渠说,“一方是父母丢了孩子,另一方是普通公民捡到孩子或发现来路不明的孩子,两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微博、微信让更多群众参与工作,解决了这个问题。既有公安机关的专门侦查手段,也有群众的参与,更有助于迅速地把孩子从险境中解救出来,将嫌疑人抓获。”

  “微博打拐的意义大小绝不仅仅体现在解救孩子的数量多少,更在于通过利用新技术、新渠道,使政府和民间形成合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协助警方展开打拐工作。”研讨会主办方、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王磊说。(实习生张童 记者庄庆鸿)

【编辑:王硕】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