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析官场“马桶效应”:互相纵容包庇致小腐变大贪

2015年04月22日 10:4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参与互动()

  提到马桶,大家都知道。“马桶效应”则常常用来比喻官员去职后才暴露问题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在位时,屁股坐那儿压着,马桶再臭,别人也闻不到,问题也不易被发觉,而一旦离任或调职,屁股离开,问题就再也捂不住了,臭味也马上弥漫开来。

  透过现象看本质。“马桶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从外部因素来看,官员在位时管辖一地,威震一方,在权力所及范围之内,畏惧者有之、巴结者有之、迎合者有之,即使发现有违纪违规问题、有贪污腐化现象,也不敢贸然举报,更不敢挺身揭露,怕被穿小鞋,怕遭打击报复;从官员自身来讲,官员贪得“隐蔽”、腐得“狡猾”,一般人很难发现并掌握证据,而且有的官员还拉山头、搞宗派,与商人勾肩搭背,结为“朋友圈”,形成政商“利益共同体”,互相纵容包庇、藏着掖着,即使有问题,也很难被发现查处。“马桶效应”的最终结果,就是既遮挡了群众监督的眼睛,也掩盖了小问题的存在,以至于“马桶盖”之下,问题长期积累蔓延,小腐变大贪,个案成窝案,“好同志”沦落为“阶下囚”!可见,“马桶效应”危害不容小觑!

  正是一些官员在“马桶盖”遮盖的“自信”下,搞“四风”毫无顾忌,搞腐败心存侥幸,从而一步一步放纵自己,最终滑入了腐败的泥淖。苏荣被调离江西省委书记后,其染指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产开发、工程项目等诸多领域的“家族式腐败”逐渐浮出水面;陈柏槐在卸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不久,其滥用职权、受贿的劣迹亦被曝光,“退休=平安着陆”的惯例也再一次被打破……“马桶盖”被掀开之后,“马桶盖”之下“一坨一坨”的污垢早已发霉发臭,“坐马桶”的官员亦最终被查处问责,教训也极其深刻,社会影响非常恶劣,严重腐蚀政治生态,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下最大气力解决腐败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在当前保持高压态势、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势下,问题想捂是捂不住的,贪腐想藏也藏不起来,多少贪官都跌落在自认为天衣无缝的“马桶盖”上。其实“盖马桶”本来就非明智之举,利益链也从来不会固若金汤。与其掩耳盗铃,不如趁早收手,把自己的问题从私底下摆到桌面上,晾一晾、晒一晒,让同志们提一提、议一议,该整改的整改,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谨防“马桶效应”须抓早抓小。正是个别党组织对初期的“症状”重视不够,对闻到的轻微“异味”没能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才发展到后来污垢臭不可闻、腐败触目惊心。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必要时扯扯袖子、咬咬耳朵,必要时大喝一声、猛击一掌,使其幡然醒悟、回归正途。要把纪律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必须紧握纪律这把尺子,发现违纪苗头就要马上去管,触犯了纪律必须及时处理,让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让干坏事的人收手收敛、知耻知止,给自认为“坐实马桶”者以警示警醒、形成震慑!除了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之外,还要进一步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监督,扎牢约束权力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步步挤压权力恣意妄为的空间,切实防止“马桶效应”的产生。(吴晓辉)

【编辑:刘彦领】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