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商报:心平气和看香港“限奶” 莫因误会伤和气

2013年03月06日 1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3月6日电  香港奶粉限带令出台并在本月1日正式实施,引发内地于香港两地强烈反响,其中不乏情绪性言论,夸大香港与内地矛盾;奶粉也成为两会热门辞汇之一,港区人代和委员几乎都会被问及对限带的看法。

  香港《商报》5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内地客来港抢购、造成奶粉供应紧张确是事实,为了保障本地之需,港府采限带的非常措施,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内地网上对港府推出限带令的猛烈批评,其实不少是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因为误解和误会所造成;故此,两地民众应心平气和,实事求是,多以同情心、同理心去全面看待“奶粉限带”,相互理解和同情,避免恶言相向,伤了一家人的感情,损了一家人的和气。

  文章说,根据港府规定,现今离境人士每天只可携带不超过1.8公斤奶粉离境,若违反即属犯罪,可罚款50万元(港币,下同)及监禁2年。内地有人对此有三点质疑:一、奶粉是否真的短缺,影响到香港需求;二、是否刑罚过重,不顾同胞情;三、是否不欢迎内地人到港购物。上述误会,港府有必要作出澄清。

  文章认为,首先,由于内地乳制品丑闻频出,大量内地消费者转向外国品牌,香港购物便利,首当其冲,成为最大奶粉供应地。2006年至2012年间,香港市场出售奶粉数量增加4.5倍,而同期本地出生婴儿增幅仅为1.2至1.3倍,非本地需求占据了奶粉销售颇高比例,这说明限带之前香港的销售市场涵盖内地。但香港并非奶源产地,同样受制于外国供应,在供货商增加供应不能应付内地客庞大需求时,市民买不到奶粉。为响应市民强烈要求,港府才采取限带。优先保障本地婴儿需要,于情于理,都可理解。

  其次,对违例处罚是否过重,不够人道?这其实是对香港法律的误读,“可罚款50万元及监禁2年”,只是最极端的情况下才会实施,具体还需看实际违例程度,听从法院判决。据这几天对违例携带奶粉出境人士的判例,1名被告因超带9罐奶粉被罚5000元;另1人则因24小时内两次携2罐奶粉出境,被罚款500元。再者,对真正有需要的人士,每次可带2罐奶粉,足够保障急需。

  最后,限带目的并不是针对正常到港购物的内地客,而是意在阻吓破坏市场秩序的水货客。其实水货客掠夺性购买,不但给港人造成影响,内地人同样会面临无物可买的窘境。打击水货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方便自由行旅客,并无不欢迎之意。

  应该说,造成奶粉风波的责任,不在香港,其源头是内地食品安全缺乏保障,是家长对国产奶粉信心不足的产物。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婴幼儿舌尖上的安全问题,需内地从畜牧养殖、奶企生产、政府监管方面,都真正负起责任,才能重建信心。对香港来说,帮助内地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加大奶粉市场供应管道,满足更多内地客购买奶粉的需求,也是应有之义。当然,实施限带令只能是权宜之计,待供应增加及市场秩序回稳时,相关措施应适时撤销。

  无论如何,奶粉问题只是两地在频繁交往中衍生的小矛盾,正如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所言,只要保持理性,“不夸大、不说伤感情的话,不做伤感情的事”,自能妥善解决。

【编辑:温雅琼】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