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港媒盘点与港结缘的内地名人 重温历史踪迹处处(5)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3月27日 14: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香港浅水湾萧红墓。
丰子恺

  萧红:骨灰分葬赤柱浅水湾

  萧红(1911-1942)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1911年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成年以后几乎一直颠沛流离,1936年还一度东渡日本。1927年在哈尔滨就读东省特别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

  1935年她出版长篇小说《生死场》,表现了东北农村在日本统治下的悲苦状况,引起文坛注目。1940年她又写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极富特色的笔触,刻划北方一座小城里的种种愚昧、麻木的生活情状,被誉为40年代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文思细腻而自由。鲁迅在为她的著作《生死场》作序时,称她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1940年1月,萧红随第二任丈夫端木蕻良从重庆来港避难,先寄居尖沙咀金巴利道诺士佛台,1941年初又挤住在乐道8号的小屋。在这里她写下最成功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马伯乐》和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文艺作品。1941年底香港沦陷,病重的她居无定所,1942年1月23日病逝于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临时医护站,留下“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的遗言便撒手尘寰,年仅31岁。她的骨灰分葬两处,一处是赤柱圣士提反女校校园小坡上,一处是浅水湾,至1957年,因浅水湾地皮被变卖,她的骨灰被迁葬到广州银河公墓。

  丰子恺:来港举办画展

  丰子恺祖籍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市石门镇),先祖在故乡开染坊,父亲丰鐄是中国史上最后一年及第的举人。丰子恺是长男,排行第七,有六个姊姊,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但两个弟弟皆早夭。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蒙受屈辱;背着“莫须有”的罪名,遭批斗、迫害,摧折他的身心。1975年8月,癌症病发;并得知胞姊逝世噩耗令病情恶化,同年9月1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7岁。

  丰子恺曾于1949年4月5日至23日只身来香港举办画展,俟后未有踏足香港,后返回上海与家人共同迎接解放;时隔63年后的2012年,350幅丰子恺画作再次在香港展出。

  去年,84岁的丰子恺幼女丰一吟出席画展时讲述了父亲与香港的渊源。她感慨地说,“1948年父亲带全家去到台湾,因没有绍兴酒又决定回国定居。但打仗后家里无积蓄,父亲就只身赴港办画展,后来经广州辗转回到上海,与家人团聚。如今香港大不一样了!”丰一吟笑言,以前“不识庐山真面目”,父亲过世后才认识到他的伟大。“集散文家、画家、翻译家、教育家于一身,前无古人,后可能有来者。”

  20世纪30至40年代,在香港活动的中国文化名人中,有蔡元培、许地山和当代文学家萧红等几位,长眠香港。蔡元培的遗体安葬在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许地山的遗体安葬在薄扶林道坟场,而萧红的骨灰分葬两处,一处是赤柱圣士提反女校,一处则是浅水湾。本报专题部记者朱开通报道

【编辑:温雅琼】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