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香港两聋人获课堂手语传译 上课不再如“坐牢”

2013年11月04日 14: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香港两聋人获课堂手语传译上课不再如“坐牢”
    两名聋人学生魏美珍(右二)与潘颂诗(右一)在香港教育学院上课时,校方聘用的手语翻译员会实时传译,魏美珍称现在上课与健听同学无异,其它同学更乐于跟她们学习手语。(香港《明报》图)

  中新网11月4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两名全失聪学生魏美珍和潘颂诗,获香港教育学院赞助,安排课堂手语实时传译,令聋人上大学的愿望成真。

  魏美珍说,过去曾在大专进修高级文凭,在无手语支持下不知教师讲课内容,只靠看书攻读,压力大得晚晚失眠。她形容,“没有手语翻译时,上课像‘坐监’,即使从小就很想读大学也不敢多想这件事”。

  天生失聪的魏美珍,过去在启聋学校读书成长,学习未遇到太大难题,并坚持靠自己独立生活。她说,自小若遇到有别人质疑她“不是正常人可以怎样生活”,她便通过手语翻译,“我们智力没有问题,能够独立生活,只是希望得到一个公平的学习机会,只要有手语翻译,我们在学习上和健听同学没有分别”。

  读设计每堂录音 家人誊写

  不过,她升读大专念设计时,校方没提供手语传译,她又无法录像每堂课再翻译,唯有先录音,然后请家人写出誊本。魏美珍又指自己也用了很多不同方法学习,甚至借用父母及兄姐所有家人的图书证,到图书馆把有关设计的书都借回来,笑言大专能顺利毕业全靠借回来的一大堆设计书。

  香港教育学院斥资6位数请实时传译

  艰难的大专学习经历,令美珍以为无法达成大学梦,担心就算有大学取录,也不会有手语翻译服务。不过,美珍后来辗转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并到小学担任助教。她幸获得研究中心上司鼓励,令她下决心报读教育学院的兼读课程,上司更承诺若教院无法安排手语翻译,会为她提供义工。

  结果她不但获教院取录为兼读制教育荣誉学士(特殊需要)课程,在今年9月起成为大学生,更获教院支付6位数字费用,资助她和另一位全失聪同学、39岁的潘颂诗,让两人的课堂皆获实时手语传译。

  开学两个月,魏美珍及潘颂诗都表示已适应教院的学习,上课时有教院聘请的手语翻译员且可以录像,教师更会预早把教学内容上载至网上,方便翻译员尽早准备。美珍感叹,长久以来聋人就读主流学校时一直被灌输“使用手语不好”的概念,从没想过能于教院得到这样的安排。

  潘颂诗说以前在美国念大学,当地早于10多年前,大学已会为聋人在课堂安排专人将教师的话实时打出来,聋人在美国可以担任任何职业。颂诗盼望有天香港亦能一样,社会给予聋人公平学习机会。

  盼毕业后教共融班

  美珍表示希望毕业后可以教授“共融班”,认为这样的教学形式才能令聋人及健听学生真正共融。她指以前很多人会认为聋人读书“无用”,但其实聋人也应有最基本的学习权利,她希望成为教师能够帮助更多聋人儿童,即使教席难求亦不会放弃。她眼中的理想世界就是聋人亦能拥有平等学习机会,和健听学生站在同一起跑在线。

  据报道,《明报》记者与聋人做访问,整个过程都需要手语翻译员帮忙。记者一边发问,翻译员一边做手语,两名受访女生以手语回答时,翻译员亦同步口述给记者听。记者曾担心通过手语翻译要花较长时间沟通,但访问开始后发现没有问题,如两名女学生所言,只要有手语翻译,她们与健听人士没有任何分别。

  访问中段,魏美珍回想旧事不禁边做手语边哭,翻译员亦被感动,边转述边流泪,恍如诉说自己经历一样。这幕看在眼里,在场者亦激动起来。

  最接受“聋人”的称呼

  记者问两名女学生喜欢别人怎样称呼她们,是“听障人士”、“失聪人士”,抑或“聋人”时,答案出乎意料,原来她们最接受的是“聋人”,她们认为这确是她们的身分。在聋人文化中,她们反而不明白为何自己没有智力问题或障碍,却会被唤作另外两个称谓。

【编辑:温雅琼】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