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香港工厦变形记:旧工厂摇身“文艺范儿”

2014年06月18日 17: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香港工厦变形记:旧工厂摇身“文艺范儿”
    在香港居住的瑞士人多米尼克将自己位于中环的小画廊,迁往港岛南端黄竹坑一栋工业大厦内,面积达5000平方尺。中新社发 张宇 摄

  中新社香港6月18日电 题:香港工厦变形记:旧工厂摇身“文艺范儿”

  中新社记者 卢哲 贾思玉

  “工业大厦那种空旷的老旧气质对艺术有原始的吸引力……”瑞士人多米尼克(DominiquePerregaux)说这话的时候,宽敞的载货电梯正轰鸣着抵达了他位于8楼的画廊。

  电梯出口是一条深长的水泥走道,这里原是食品制造厂,楼下是印刷公司,满墙都是油墨——这座大楼连电梯在内的所有空间都可容下两米长宽的货柜进出。窗外,是高架桥上繁忙的车流,而走道尽头的房间内,满墙浓烈的色彩冲撞让曾经的工厂充满文艺气息。

  多米尼克11年前在香港创立了自己的画廊。当时选址在香港知名“艺术聚集区”——中环,大约三年前,他把画廊迁到了港岛南端的黄竹坑一栋工业大厦内。“主要因为这巨大的空间可以满足我很多要求。”

  香港寸土寸金,中环尤为明显。对多米尼克这样的国际画廊主来说,比“金”更头疼的是在中环找到足够大的“土”。“中环位置好,但店面很小,并且是不规则的空间,很难有发挥的余地。”多米尼克现在的画廊是5000平方尺的正方形平面,而中环画廊的总面积是黄竹坑的一半,分为两层,是“扭曲的七边形”。

  “在这我可以播放视频,开派对,艺术家可以画大尺寸的画,方正的大空间能满足创作的自由。”多米尼克站在一幅日本画家近2米的画前,对大厦非常满意。

  多米尼克所在的港岛南部工业区正随着工厂的北移而渐变成艺术空间的新乐园。近20家国际艺术工作室的进驻让这片外表机械的建筑群因艺术交流而变得活泼起来。

  “大空间、低租金、与市区合适的距离都是吸引我的原因。”香港人许剑龙的画廊五年前开业,是黄竹坑最早的画廊。这间大门设计得像航天实验室的7500平方尺房间内,挂满中国现代艺术品,其中一部分正要打包去北京参展。

  “香港凭借免税、博览、拍卖会及区位的优势成为国际艺术交易的宝地,”许剑龙说,“但香港的画廊不可能都集中在黄金地段。”转型中的工厦正好遇上寻求新路的画廊,一拍即合,何乐而不为?

  与北京的798艺术区、台北的华山1914创意园一样,香港的艺术工作者对空置的工厂有巨大的兴趣。早在2000年,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的师生就挖掘了火炭工厦的新用途,随后包括绘画、雕塑在内的近百个各式艺术工作室进驻,使火炭成为香港最知名的艺术集群,连台湾文化部门负责人龙应台也来“取经”。其后,香港观塘、柴湾及港岛南部的工业区纷纷进入香港艺术家的视野,并在近年发展初见规模。

  许剑龙说,艺术区进驻工厦是“艺术在闹市中自然的发展”,与北京798、台北华山动则五六万平方米的巨大集聚空间不同,香港的艺术空间多是自由散落在大厦中的某一层。“不会有798那样十几米高的天花板,香港的艺术特色就是在繁杂的空间内灵动伸展。”

  在许剑龙画廊的窗外,能看到将要落成的新地铁,这或将改变南区艺术家们的生活环境。“地铁会带来更多的人流,当然也可能拉高地价”。许剑龙说,“也许上涨的房租会提高年轻艺术家入驻的门槛。不过艺术总会找到创新的发展方式。”而对他来说,入驻租金“起点非常低”,因此即使每两年涨价一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租金“都还可以接受”。多米尼克则摇摆着手掌:“中环的租金几乎是这里的20倍,这里每次涨租25%,几乎什么都不是。”(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