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4“邵逸夫奖”得主:看好中国科研前景

2014年09月25日 18: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香港9月25日电 (记者 卢哲)2014年“邵逸夫奖”刚刚在香港举行了第十一届颁奖典礼。来自美国、英国和日本的6位得奖科学家对中新社记者表示,看好中国科研发展前景,并希望社会能对基础科学研究更加重视。

  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是按邵逸夫的意愿于2002年创立的国际性奖项,设有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数学科学奖3项;每年颁奖1次,每项奖金100万美元。今年的天文学奖得主为美国学者丹尼尔·爱森斯坦、英国学者肖恩·科尔和约翰·皮考克;日本学者森和俊和美国学者彼德·瓦尔特共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数学科学奖则由美国学者乔治·卢斯蒂格获得。

  惊喜“东方诺贝尔”:冀促基础研究

  在官方发布会之前,“邵逸夫奖”主办单位通过邮件通报得奖消息。“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诈骗邮件。”彼德笑言,“不敢相信。”得奖者中最意外的是森和俊,“因为我周围没有获过此奖的人。”他说,直到看到银行发来的支票传真:“我数了数,1个,两个……一共6个零!惊呆了!”

  6位获奖者来港出席颁奖典礼时与记者座谈,回忆起得奖的情形,科学家们互望着笑了起来。相比获奖与所得奖金,对于6位科学家来说最大的鼓励却是“帮助、肯定了基础科学研究”。

  “大众很难注意到、亦很难理解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而奖项带来支持、由此引起的关注都有重要的意义。”彼德与约翰表示。

  社会重视金融业发展、政府投入相对较少、资金向应用型科学产业倾斜,这是基础研究在全球都面对的困境。森和俊说:“社会需要提升对基础科学、新领域研究的认知。”肖恩与丹尼尔表示,选择金融的年轻人远远多于基础科学,希望能有更多鼓励政策让年轻人考虑进入基础研究学科。彼德建议,给年轻人足够多的研究、表达创意的自由,提供足够的、及时的资金,更注重研究过程,或将带来积极效果。

  在肖恩看来,“邵逸夫奖”尚未能与诺贝尔奖相提并论,但其影响力正在扩大,非常值得尊重。而丰厚的奖金无疑对下一阶段的研究带来帮助。“我们还未决定如何使用,但首先或许聚在一起庆祝一番。”彼德笑言。

  亚洲研究在起步:看好中国科研

  “邵逸夫奖”设立至今,共有2名中国学者和2名日本学者获奖。相对于欧美得奖者,数量不算“丰硕”。“邵逸夫奖”评审团主席杨振宁表示,邵逸夫奖是以科学成就作为唯一的标准,获奖得主的成就彰显了21世纪前沿科学的高速发展。

  “亚洲自然科学发展时期较短,与欧洲几百年的科学相比尚有空间,但今年再次有亚洲人获奖,显示亚洲自然科学发展非常快。”他说。

  丹尼尔指出,最近10年中国与国外实验室的合作显著上升,而国家财力也在增强,显示了科研发展的潜力。

  彼德亦认为,中国的科研未来非常光明。“我看到数以万计的中国科学家前往美国学习、训练,然后回到中国,包括我的同事和我的学生。”彼德说,“中国的科研未来不可小觑,定会继续发展,并且走到前端。”

  彼德说,中国青年人的富有天分、渴望学习,将会是中国科研的原动力。(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