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前海卡”跨境通信将无国际漫游和长途费用

2014年10月15日 14:0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前海卡”跨境通信将无国际漫游和长途费用
    “前海卡”拟采用贴膜卡技术,即将一张小小薄薄的卡片,贴附在原来的手机卡上,只要插入卡槽就可以使用。

  “前海卡”在内地交由哪几家运营商发行,在香港又会交由哪几家运营商发行?这个问题很容易猜中开头,却难于预测结尾。

  事实也正是如此。内地运营商方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已于昨日同前海管理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前海卡”发行工作,前海管理局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合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香港运营商方面,前海管理局同多家香港运营商保持密切接触,香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家运营商香港电讯与和记电讯都表现出合作意向,但直到一匹黑马闯入,“前海卡”首张香港“准生证”才有了明确归属。

  如无意外,迪讯(香港)有限公司将成为“前海卡”的首个香港合作伙伴。

  “前海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更大”

  “我们一直关注国家政策在开展境外合作问题上的走向。上海自贸区针对通讯行业有很多的扶持政策,尤其是业务范围放开了;但对企业资质、持资比例仍有要求,比方说必须是合资企业才能去做通讯产业,内资必须在合资企业里占有50%以上的比例。对于我们这种港资企业而言,前海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会更大一些。”办理新公司注册申请的间隙,迪讯(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霁侃侃而谈。

  “上海自贸区是在业务范围方面的拓宽,前海合作区是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前海的扶持政策也许看似不够具体,但在无形中放宽了对企业的准入限制。”前海管理局智慧前海办公室副主任何洋这样读解两地通讯产业政策的差异。

  “国家给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22条倾斜性政策,其中有3条是关于电信行业的。深港在通信行业开展深度合作,需要两地更多企业共同参与;考虑到内地运营商比较了解产业政策,参与门槛也比较低,所以前海管理局的工作重心就是吸引更多香港电讯企业加入到合作进程中来。”何洋接着表示。

  “我们和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有合作关系,换句话说,我们在香港和深圳都有存在感和归属感。前海合作区成立之后,我们一直在寻求合作的机会,希望以我们的技术手段和产品能力,对前海合作区发展通讯产业有所帮助。”龙霁表示,迪讯方面的合作意向由来已久。

  “迪讯来前海管理局做了多轮沟通,期间我们深入解读了国家产业政策,在发展合作的问题上形成共识。前海管理局也是希望更多像迪讯这样的香港运营商加入到队伍中来,加快实现深港电讯本地化的目标。”何洋的表态也释放出强烈的政策善意。

  “以香港运营商的身份来发布‘前海卡’,正好同我们的战略、同前海的定位都有一个契合。”龙霁称,“前海合作区对港资企业落地有很多扶持政策,就我们这样的企业而言,如果能够得到政府的扶持,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与前海深入合作的信念。”

  客户不会有任何国际漫游和国际长途的概念

  据介绍,迪讯是第13家获得香港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牌照的电讯企业。香港虚拟运营商从2001年开始起步,至今持牌虚拟运营商已有16家。

  香港的虚拟运营商一定会专注于特定的细分市场。比方说,香港有为数众多的菲佣,由此在香港与菲律宾之间就形成了可观的通讯需求,香港第11家持牌虚拟运营商就专门提供两地电讯产品,致力于深耕菲佣通信市场。

  迪讯专注于哪个细分市场?龙霁表示,迪讯脱胎于一个专门提供漫游资费解决方案的厂家,满足跨境客户的移动通信需求是公司的技术专长和发展定位。

  根据一组预估的数据:2014年中国出入境人次将突破4.8亿人次,内地居民出境将达1.2亿人次,其中前往香港的超过40%;入境需求将达2.7亿人次,这其中又有70%通过香港入境。“所以香港是对于两地往来进出的人群非常关键的一个战略要冲,我们选择为这些客户提供跨境通讯服务。

  “从香港跨境到前海、还有从前海跨境到香港的用户,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还是使用跨境前的通讯方式,这个跨境通信收费会不会很高;如果采用当地的解决方案,能不能很顺畅地找到销售手机卡的网点、会不会上当受骗,这些都会存在疑虑。”迪讯互联网事业部总监朱炜的换位思考很是到位。

  龙霁也在为前海企业客户量身打造通信解决方案,“香港人或香港企业到了前海之后,第一个疑问可能是‘我跨境了,通讯成本会不会很高’。我们的强项在于,有技术有能力提供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就是说客户无论在前海还是在香港,都能享受一个很低的资费标准,而且没有任何国际漫游和国际长途的概念。”

  “前海希望吸引香港企业、人员前来投资、务工,为此一定会尽力打造一个生态圈和生活圈;通讯就是这个生活圈概念中越来越重要的构成要素,通讯资费降低、服务改善则是提高前海生活圈品质的必然要求。”龙霁相信,降低直至取消漫游收费是业界的发展方向,“比方说欧盟运营商已经实现统一资费标准了,这中间有政治要求、有市场需求,同时也需要在运营商之间达成共识。”

  “虚拟运营商包办所有漫游服务,所有的实体运营商都是它的客户,它为客户之间的交叉漫游提供本地化的服务。”龙霁表示,迪讯想在前海通讯市场中扮演这样一种角色。

  希望更多熟悉竞争环境的香港运营商参与深港合作

  迪讯的战略定位符合前海合作区对香港运营商的要求,但正如何洋所说,前海管理局希望更多香港运营商加入到深港通讯产业合作的队伍中来。

  据了解,在香港这个相对狭窄的市场空间里,云集了23家移动通信运营商。龙霁就提到,“竞争环境下,每个运营商的价格都很便宜,但大家都有盈利能力和生存空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运营商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手段,产生了增值的可能。”

  香港电讯商业客户部高级副总裁黄启光在对本公司服务水准表现出自信的同时,也将其归功于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的服务能力和创新动力,是在竞争中打磨出来的。其竞争环境里催生的服务水平也是世界一流。我们把服务方案和服务能力带到前海,对当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能力也会有一个大大的提升。”

  据表示,前海管理局吸引香港电讯运营商进入前海开展通信服务,从形式和内容上推动了深港通信合作深入开展。据了解,前海管理局同香港两大实体运营商即香港电讯与和记电讯的磋商正在进行之中。

  迪讯“前海卡”暂不推出“携号转网”,或将采取贴膜卡技术

  贴附手机卡即插即用

  千呼万唤的“前海卡”究竟是什么样子?据迪讯(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霁介绍,该公司发布的“前海卡”,或将采用贴膜卡技术,即将一张薄薄的卡片贴附在原来的手机卡上,插入卡槽即可使用。

  “前海卡”将给整个通讯圈提供通信便利

  龙霁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迪讯公司的产品将适合两地群体使用。

  “我们的产品形态是配备两个号码,一个香港号码,一个内地号码;不光方便客户本人,也方便他的通讯圈子。”龙霁继续解释道,“比方说香港客户跨境到了前海,假使他没有内地号码,内地朋友要联系他,打的当然还是香港号码。在这种情况下,内地朋友打的就是国际长途、国际漫游,香港客户本人的费用可能降低了,但他的朋友的费用可还没降低呢,可能还不乐意打。我们将给客户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不光客户本人的资费降低,也方便他的亲友更便宜更容易地找到他。”

  龙霁称,迪讯公司推出的“前海卡”,并不需要客户多置备一张卡,而是一张卡两个号。

  目前暂不推出“携号转网”

  针对记者提出的“携号转网”的问题,龙霁表示,目前还无法实现。

  龙霁表示,“携号转网”在香港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相比之下,内地的“携号转网”才刚刚起步。“海南做了试点,效果并不是很好,需要走很多流程,加起来一共需要经过21个步骤。海南已经运作4年多了,现在江西、河南又在放开应用,但是据说客户反应不是很积极。”

  据龙霁介绍,香港所有号码的所有权归于OFCA(香港通讯管理局),各家运营商只是享有使用权,而在内地,各个号段的所有权归于运营商。“这是行业生态的问题,改变行业生态需要一段时间。香港大约经过20年的优化改良周期,才最终形成一套对客户来讲很自由、很方便的MNP体系。在跟原来运营商的约定履行完毕的前提下,上午申请携号转网,下午就操作完成;香港关于MNP的技术规则、操作规则,甚至说一些容错的问题都已经很成熟了,这是内地这种刚起步的状态所无法比拟的。”

  不过,龙霁也表示,相信在未来的5到6年,前海“携号转网”会具备实施的可能性。

  贴膜卡技术实现即插即用

  “我们现在使用一种贴膜卡技术,就是将一张小小薄薄的卡片,贴附在原来的手机卡上,只要插入卡槽就可以使用,然后通过APP客户端友好操作界面,映射手机本身菜单功能,完成网络切换。”龙霁称,这是现阶段的主流解决方案。

  “下阶段引入云端和互联网的概念之后,我们会有联盟或者商城的构想。我们将把境外不同运营商的语音或者数据产品打包,客户直接购买之后,我们就通过运用技术手段,让客户在登到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运营商的套餐网上的时候,显示为该运营商的本地客户。这就使得客户不必更换号码,也能享受本地资费。”龙霁向记者透露该公司的产品规划。

  龙霁还表示,相信未来2到3年,前海卡的概念将完全不同:现有号码不需更换,SIM卡不需更换,跨境后直接就可以享受到本地资费。

  (记者 王腾飞)

【编辑:温雅琼】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