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籍人士吴仲坚坚持20年资助700多名贫困生

2015年05月26日 14:0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24日晚,在广州海珠广场附近一家酒楼,一场特殊的生日晚宴正在进行。香港籍人士吴仲坚是当晚的寿星,他只育有一子,席间却有五名异姓的男女称呼他为“老爸”。原来,热心公益的吴仲坚曾担任过华夏基金会的执行总干事,长期“一对一”资助内地五名贫困学子,在此过程中双方结下深厚的情谊。受助者都不约而同地认他当义父。现在这五名学子均长大成人,有的已成家立业,特意从全国各地赶赴广州,替他庆祝66岁的生日。

  五名干子女齐聚广州为他庆生

  现年33岁的阿天来自甘肃临洮县,定居佛山顺德已满10年。他是当地第一批接受“希望工程”资助的贫困学生,也是吴仲坚资助的第一个学子。一提及吴仲坚,阿天都很自然地说:“我爸……”

  除了阿天,还有来自甘肃、贵州等地的国丽(女)、伟龙、培英(女)和沙龙等四名曾长期接受吴仲坚资助的学子,他们均不约而同地认吴仲坚作义父。

  24日晚举行的生日宴与普通的家庭聚会无异,吴仲坚夫妇和家人,以及五名异姓的干儿女共聚一堂,其乐融融。餐前,五名干儿女派代表,将大家凑钱购买的一对戒指戴到了吴仲坚夫妇的手指上。“这就是广东话说的‘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吴仲坚笑称自己戴上金戒指也不像有钱人。而吴仲坚的夫人盘苏贤,则乐开了怀,她说:“结婚时都没有戴戒指,没想到老了反而有机会戴上戒指。”原来,在香港出生的吴仲坚幼时跟随父亲和兄长于上世纪50年代回到广州居住,在内地经历了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后考上华南理工大学,后留校任教,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才移居香港,因此一直保留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夫妇俩从未佩戴过贵重的首饰。

  一直把受助者当亲生子女对待

  为何阿天会发起这场特殊的庆生聚会?时光回溯到1993年的4月,当时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阿天因家庭贫困,正面临着辍学。但他收到了第一笔通过“希望工程”转交的资助——300元港币,从而避免了辍学的命运。

  而提供资助的正是吴仲坚。1994年,第二次赴甘肃考察的吴仲坚得知中学阶段不属于当时“希望工程”的助学范畴后,决定自己继续资助阿天上中学,甚至是大学。

  阿天果然没有辜负吴仲坚的期望,2001年考上了甘肃政法学院读经济法。吴仲坚一家非常开心,不但兑现承诺继续资助阿天上大学,还在暑假他们立刻邀请阿天到广州来玩,让自小在甘肃长大的阿天增长见识。

  2005年,阿天大学毕业后待业在家,吴仲坚又帮忙介绍到佛山某工厂上班,而后转到顺德工作。而阿天也不负众望,经过10年的努力拼搏,目前终于在佛山顺德买了房,结婚生子。

  “我最感激我爸的,并不是他资助我上学,而是他这20多年来一直把我当亲生儿子对待。”阿天说,从1993年9月他第一次与吴仲坚见面至今,吴仲坚一直都在关心他的成长。

  发动亲朋资助700多名贫困学生

  “他做了很多好事,但一直都很低调,他的一颗心真是金子做的。”定居顺德容桂的退休工程师杨敦沛对吴仲坚一直不吝赞扬。据杨敦沛透露,在吴仲坚以及他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发动了大量亲朋好友为“希望工程”献出爱心,先后共解决了764名孩子的失学问题。

  在杨敦沛看来,吴仲坚的慈善仁爱之心,既是与生俱来,也是其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杨敦沛说,当年吴仲坚父母就无私帮助一批年轻人上学完成学业,他正是得益者之一。(吴晓芳 郑光隆)

【编辑:王诗尧】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