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年香港古董街扫描之二:师徒传承

2015年09月11日 14: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香港9月11日电 题:百年香港古董街扫描之二:师徒传承

  作者 陈雨萌

  拥有百年历史的香港荷李活道,古董店云集。许多店主最初出于兴趣开始收藏,随着藏品增多索性经营起古董生意,但未必事事亲力亲为。打理日常生意的,多是师傅和学徒。

  走进一家开设近30年、装饰颇新的古董店,店里唯一的店员张先生上来搭讪。他说,店主只有周末才会来店里看看,将收到的好货带来,平日主要将店铺交给店员打理。

  张先生是一位学徒,与古董打交道十年有余。他说,在古董行要想真正学到东西,需要花很多时间。刚做学徒时,师傅是不会立刻传授真功夫的。

  他说,“最初师傅只会让我送货、保养古董,日复一日,看似枯燥,但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保养古董的过程中可以锻炼眼力,体会手感,经过日积月累,对古董的认知就会慢慢提升。”

  谈起师傅,张先生脸上流露出感激之情。他说,未入行之前仅凭自己摸索,吃了不少亏,买过大量粗制滥造的假东西,若不是师傅点醒,还以为收到了宝贝。“老行家的宝贵经验能教人少走不少弯路,有时光听老前辈坐在一起谈论古董,就能学到不少东西。我只要跟师傅在一起,就会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和积累。”

  张先生还说,古董行考验历史学问。他将手比到自己的肩膀,再看看地上,笑着说,“我看过的古书籍,能堆到这么高。”

  问及吸引入行的是兴趣还是古董行的“含金量”时,他说,肯学一样东西,必须要有兴趣。

  继而,张先生感慨地说,古董行赚钱与否,在于如何衡量价值。“在中环见到的有钱人,个个都穿得光鲜亮丽,喷香水,开洋车。做古董行的人,上下班乘巴士,挤地铁,衣着朴素,但可能脖子上挂着一件价值上万的东西。做古董生意的有钱人,你从外边看不出来(是否有钱),除非他把腰间价值不菲的玉佩摘下来给你看。当然,你还得是内行人,才能看得明白(价值)。”

  张先生说,在古董街上有一些老行家,他们经营了几十年古董生意,倾尽半生心血,拥有丰富的阅历,深受同行和后辈尊敬。

  在古董行有手艺不轻易外传的行规。除非关系特别密切,否则不会轻易推心置腹地传授来之不易的经验。有些老辈只会传授给后人,甚至传男不传女。

  年过七旬的林掌柜,在荷李活道上做了三十多年的古董生意,经手过不少好东西。不少人慕名而来,想向他拜师学艺。

  但林掌柜说,自己不滥收徒弟,只收用心学习的人。培养一个专业人士不容易,要花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师傅领进门,还要徒弟肯下工夫,多钻研古董,多研究市场。

  有不少人认为古董行赚钱快,便急于入行当学徒。对此感到无奈的林掌柜说,“古董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赚到大钱。现在有很多初学者心浮气躁,沉不下心学真本事,一心想着赚钱,甚至为了牟利毫无原则,做很多假东西,导致古董市场上的赝品越来越多。”

  林掌柜、张先生所在的古董街,客人并不多,店铺往往在天黑之前就打烊了。第二天,古董街上的师徒又开始了新的一天,日复一日,一代又一代,使得延续了百年的香港古董收藏和生意传承至今。(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