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香港修伞师傅:都市里的“记忆修补匠”

2015年09月15日 17: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香港修伞师傅:都市里的“记忆修补匠”
    威哥是这百年老店的第五代传人,伞店原本开在广州,连有小型制伞作坊,父辈为避战乱搬到香港。后来20多岁的威哥接手,重新手写祖先留下的对联牌匾,开店至今。 中新社发 张宇 摄
    人称“威哥”的铺头老板邱耀威在小店忙碌进出,年过六旬的他蓄着手掌长的花白胡须,声音洪亮,说起故事音调像舞台剧一样起伏,亮亮的眼珠自带笑。 中新社发 张宇 摄

  中新社香港9月15日电 题:香港修伞师傅:都市里的“记忆修补匠”

  中新社记者 卢哲

  “遮”——是香港人对雨伞的口语称呼。岭南多雨,香港人常走到半路就要去便利店“买把遮”;台风过境,伞骨乱飞,香港人习以为常:“换把长柄遮”;十年要用几把“遮”?大部分人幷不在意。谁人知晓,这个都市却也隐藏着长情者——“修遮”师傅邱耀威十指灵动四十年,他说,自己修补的是一群人的“记忆”。

  在深水埗——老香港居民区,有一间三四平方米的小铺头。店铺几乎看不到墙壁,四五排长柄伞套着塑料膜闪闪发亮,远看像挂了厚实的帘布。店铺前摆满了纸盒,分类装有“全自动”“钛合金”“钢骨防风”“极轻”“防紫外线”等各种花纹的短柄伞。

  走近抬头,才见店铺的特别之处——红布缠绕的牌匾,白底黑字写着店名“新艺城”,底下一行小字:清道光二十二年创(1842年)。旁边一幅黄色牌匾,竖写对联“新姿满城显气派艺彩盈市露风华”,中间五个大字“新艺城伞皇”。

  人称“威哥”的铺头老板邱耀威在小店忙碌进出,年过六旬的他蓄着手掌长的花白胡须,声音洪亮,说起故事音调像舞台剧一样起伏,亮亮的眼珠自带笑。威哥是这百年老店的第五代传人,伞店原本开在广州,连有小型制伞作坊,父辈为避战乱搬到香港。后来20多岁的威哥接手,重新手写祖先留下的对联牌匾,开店至今。

  “用伞,最重要的是注意开、收伞,能让伞的寿命长五倍!你看……”威哥很在意伞的耐用度,是为数不多的会教顾客保养伞的店主。每一位买伞甚至是路过的顾客,只要张口问,威哥一定会现场示范。

  先用两指轻按按钮把伞柄推出,同时抖动伞身,“就像叫遮起身(粤语,起床)啦,开工啦。震(抖)、震、上,震呀震呀上……”威哥在店铺门口像唱童谣一样展示开伞过程,引得买伞的妇人和孩子笑起来。“伞布基本打开了,再推到顶。这样避免突然用力,损伤伞骨。”

  收伞的时候,先收起伞骨、拍平,收一半伞柄、整理好伞布后再收到底。威哥说着,手掌一翻,就把伞按折痕还原回去,如未拆封过。“开收伞不能旋转,否则伞骨会扭歪,很快就坏了。”

  威哥卖伞进货分三六九等,有防风韧性好的德国货,也有20元一把“一周就吹烂”的“垃圾遮”“便宜的质地较差,铁做的伞骨易坏。开这种伞的时候要注意小心伤手。”威哥说,很多年轻人喜欢用“垃圾遮”,“因为年轻人雨伞到处丢,用几次就不见了。”

  不过,有人丢伞,也有人留。威哥小小的店铺还塞满了各式旧伞,摞成了一座“遮山”。“都是拿来修的,今年雨季已经收到1800把,修到现在……”

  因为从小会制伞,威哥时常顺手帮街坊“整遮”,久而久之来修伞的跟买伞的一样多。“我修伞,是想大家环保一点,也帮保留回忆。”

  有一年,一对八十几岁的夫妻来修伞。直爽的威哥一看,“这伞又旧又破,还有一股樟脑丸的味道,别修啦,买过一把。”老太太欲言又止,一旁的老先生坚持:“不行,试试吧。试试。”原来,这把伞是老先生17岁的时候送给老太太的定情信物,坏了也不舍得丢,希望能修回原来的模样。

  “有儿子希望修好过世母亲留下的伞,有失恋男生想修复前女友留下的伞,也有奶奶想修好孙子在迪斯尼乐园买给自己的伞,很多伞都是有故事的。”威哥说,自己修伞大概每把50元,主要是希望人家开心。但“修一把伞平均要45分钟,现在成百上千把,我一个人两只手,只能修多少算多少。“

  在威哥看来,修伞不仅是技术,也是艺术。他把修伞当成作品,间隙框架,都要一一衡量。窝钉钳、独牙钳等工具放在抽屉最外面,伸手一勾就“开工”。一般补伞骨多用铁线接驳,他坚持用针线穿连:“因为铁线容易伤手。”有时修伞选用的是回收的咖啡罐,“因为铝片硬度适中。也有人用月饼盒,但我觉得太硬。”

  威哥说,自己是香港所剩无几的修伞师傅之一。“比我上一辈的‘香港伞王’何洪希7月过身(去世)了。跟我同辈的师傅也退休回家带孙仔,偶尔心情好过来帮我修些遮。”威哥每天早上9点半开门,晚上7点半收铺,关了门就在店里挑灯夜战,继续修伞。

  “我老婆常常说我傻,每天修伞到半夜。”子女对伞有兴趣吗?“没有,他们觉得这行没前途,一年365天不停工,算上加班,每年修伞400天,收入又低。”威哥笑着摇头说:“就算有人想当学徒,我也怕耽误人家发展。”

  最近,威哥到香港荃湾参加了一个“荃新天地品味。八十。情怀”的活动,与观众展示、重温传统的修伞手艺,台下许多年轻的观众满眼好奇。“这技术到以后就是用来怀旧啦,就像油纸伞,只会在博物馆展览,不会有人撑着走在街上。”威哥老顽童般的笑容里透出一点无奈。(完)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