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环球时报:内地舆论对李嘉诚去神化,但无敌视

2015年09月30日 10:34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环球时报:内地舆论对李嘉诚去神化,但无敌视
图自环球网

  李嘉诚29日首次公开回应“撤资”“不爱国”等质疑,称“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他表示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并特别强调其集团在内地的店铺从两年前的1300间增至今天的2300间。

  9月12日新华社瞭望智库的微信公众号转发了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该文虽被指明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的观点,但还是引来对李嘉诚的大量吐槽。李表示,当时正值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夕,不想制造热点,故现在才回应。

  李嘉诚过去在内地一直是标准的爱国爱港商人形象,但在上述引发争议的文章出来之前,他的形象就已开始复杂化,关于他“撤资”的传闻和分析不时出现于互联网,但没有形成排浪般的质疑。

  从李的回应分析,他在习近平访美之后、国庆之前发出这一声音,对时间点的选择可谓非常认真。从内容上说,更能显出他很在乎自己在中国内地的形象。以他的身份来对一篇网络文章的挑战做回应,这不太寻常,这表明他认为内地公众怎么看他,这很重要。

  其实那篇攻击李的网文,在内地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有可能被高估了。由于各种信息不断叠加的影响,内地人现在更倾向于把李嘉诚看成“逐利第一”的商人,大家不再认为他是“爱国爱港的楷模”,但觉得他“在商言商”也是正常的。内地社会修正了对李嘉诚的看法,对他的新形象采取了接受态度。

  内地发展了,见识多了,经济不断涌现出新的支撑点,这一切也推动了人们对李嘉诚认识的“客观化”和“平常心”。现在人们对商人把“爱国”放在第一位的要求本身就不再很绝对,大家对商人在逐利的同时带来有利于国家的实际效果给予了理解和认同。

  有人分析,李嘉诚商业帝国的结构稍显老化,在中国内地的竞争中丢失了一些优势,他做一些调整大概有其必然性,这不是“撤资”或者“不撤资”的简单判断所能概括的。

  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跨国公司普遍谋划的是“进入中国”和“在中国做大”,而非“逃离中国”。从商人要赚更多钱的角度说,认为李嘉诚要从中国市场“逃跑”,这听上去确实有些违反商业逻辑。

  李嘉诚不仅在内地遭到议论,他在香港的形象这两年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而正面。也许李本人习惯了过去舆论对他一边倒的褒扬,对新的舆论局面一时没有转过弯来。从内地看,针对他新的舆论面貌并非是敌视的,只是一个“去神化”的过程。内地公众对此已经适应,也许他本人也有必要适应。

  李嘉诚是成功的商人,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对慈善事业也比较热心。他自己获了利,与国家和社会是双赢的关系。他今天在内地的做事逻辑应当不会变化,但内地社会在成长,舆论变得多元,这会导致双方互动方式及感受的一些变化。但这不值得大惊小怪。

【编辑:温雅琼】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