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诺奖得主高锟灵堂在香港设立 致祭者叹其贡献卓越

2018年10月07日 21: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香港10月7日电 (记者 杨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上月辞世,香港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其灵堂本月7日在香港殡仪馆设立,供公众致祭。

2004年初,高锟被证实患上早期阿兹海默症,为协助阿兹海默症患者和家属,高锟及夫人黄美芸成立高锟慈善基金。在高锟夫妇2010年的一封公开信中,他们写道:“(高锟)在香港就读高中、也曾在中大执教鞭、当校长,并在这里退休,在香港生活逾三十载,是个名副其实的香港人。”图为高锟慈善基金会主席高锟教授与妻子黄美芸在香港新世纪广场主持《不再让你孤单》与爱同行慈善活动,为脑退化病人筹款。<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洪少葵 摄
2004年初,高锟被证实患上早期阿兹海默症,为协助阿兹海默症患者和家属,高锟及夫人黄美芸成立高锟慈善基金。在高锟夫妇2010年的一封公开信中,他们写道:“(高锟)在香港就读高中、也曾在中大执教鞭、当校长,并在这里退休,在香港生活逾三十载,是个名副其实的香港人。”图为高锟慈善基金会主席高锟教授与妻子黄美芸在香港新世纪广场主持《不再让你孤单》与爱同行慈善活动,为脑退化病人筹款。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灵堂当日下午3时起向公众开放,内部布置以白色为主色,简约肃穆;正中央放置高锟彩色遗照,横匾上书“江河不尽”四字,两侧对联分别写有“光焰见文章曾纺冰丝维万国”“纤流成海渎更兴膏雨润群生”。巧妙以“光”“纤”二字开头概括高锟生前在光纤技术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

  灵台铺满白色鲜花,烛台上烛光摇曳;伴随平缓的钢琴音乐,有屏幕轮播视频,图文并茂地回顾高锟一生的重要节点时刻。

  灵堂内还摆满各界致送的花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国务院港澳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等均送上花牌,并以挽联表达悼念之情。

  现场有工作人员向前来悼念人士派发场刊,治丧委员会在场刊内刊载悼念文章,梳理及赞扬高锟一生卓越成就,缅怀他的温润性格及开明作风。文末感叹“哲人其萎,惟其和煦柔光将继续照亮世界,无时或息!”抒发哀思。

  当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官员、香港中大师生、科研学者等各界人士纷纷到场表达悼念之情。高锟遗孀黄美芸于下午5时左右在亲友搀扶下抵达灵堂。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亦有到场吊唁。她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此前因工作关系同高锟教授相识,深感其为人谦虚、温文有礼。她并赞扬高锟对科技有着重大的贡献,为香港争光。

  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说,自己曾与高锟在香港中大共事,认为其对香港教育及科研有卓越贡献,为人更值得敬重。

  有前来吊唁的市民表示,自己通过传媒上了解到高锟的贡献与生平,感慨于他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以及为人上的谦逊平和,认为是香港人学习的榜样。听闻他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遗憾,于是前来致哀。

  高锟从1957年起开始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并最终取得卓越成就,被称为“光纤之父”。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了突破性成就,他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今年9月23日,高锟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根据安排,其告别仪式将于10月8日上午10时30分在港举行。(完)

【编辑:左盛丹】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