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明报月刊》总编辑忆金庸:渊博智慧有大家风范

2018年10月30日 23: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2007年6月28日,金庸先生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明报月刊》总编辑忆金庸:渊博智慧有大家风范 500年内不会再有第二个

  中新社香港10月30日电 (记者 杨喆 罗光萍)香港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查良镛)30日下午在港逝世,享年94岁。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当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震惊和难过,他追忆与金庸曾经的交往,认为查先生是一个认真、智慧、渊博、有大家风范的人,感激他的知遇之恩。

香港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查良镛)10月30日在港逝世,享年94岁。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专访时表示,金庸是一个认真、智慧、渊博、有大家风范的奇才,在多方面颇有建树。<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谭达明 摄
香港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查良镛)10月30日在港逝世,享年94岁。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金庸是一个认真、智慧、渊博、有大家风范的奇才,在多方面颇有建树。中新社记者 谭达明 摄

  潘耀明介绍,90年代初,查先生通过香港一位文化界人士,将自己从三联书店请到他创办的《明报月刊》做总编辑。把报纸业务脱手后,査先生想发表文章也都选择在《明报月刊》,对自己非常信任。“我一直非常敬重他,对他的知遇之恩充满感激。”

  与查先生共事过程中,其工作和管理的方式给潘耀明留下深刻印象:“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更有用人的智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大家很大发挥空间。”

  潘耀明回忆说,查先生更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每次他出差的时候都要在机场书店搜罗书籍,博览群书。

  潘耀明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期,查先生很想放下手头报纸业务,从武侠小说转写历史小说。但没想到脱手《明报》业务之后不久就大病一场,做了大手术之后身体状况转差,影响到作品的创作。“査先生一直没有把写历史小说的心愿完成,这也成为他很大的一个遗憾。”

  “我最近一次见查先生是两三年前,那时他的身体健康已经大不如前。”潘耀明说,直至此次听到查先生去世的消息,他感到震惊和难过。“之前曾经有传出过他去世的假消息,我宁愿相信今天这个消息也是假的。”

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专访时表示,金庸是一个认真、智慧、渊博、有大家风范的奇才,在多方面颇有建树。<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谭达明 摄
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金庸是一个认真、智慧、渊博、有大家风范的奇才,在多方面颇有建树。中新社记者 谭达明 摄

  斯人已逝,留给人们的只能是追忆。对于金庸,潘耀明的评价非常坚定:“查先生这样的大家,500年之内不会再有第二个。”(完)

【编辑:杨彦宇】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