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奉献对四川灾区“川流不息”的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港人奉献对四川灾区“川流不息”的爱
2009年05月12日 03: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香港五月十一日电 题:港人奉献对四川灾区“川流不息”的爱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四川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也正是香港应对金融海啸、甲型流感的紧张之时。但港人未忘千里之外的四川灾区,时刻关注灾区重建进展,更承诺要让“暖意续流”,让爱“川流不息”。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十一日在公开信上说:“我们的暖意仍在输送,救援和重建工作仍在延续。”他说,地震发生后全港立即展开赈灾行动,拯救同胞于水火。争分夺秒为灾民雪中送炭的义举,“并非一时之勇”。

  刘遵义表示,该校与广州中山大学和四川省合作筹建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站,去年十二月成立以来便致力于灾后援助服务及研究工作,今年五、六月将安排香港专家在灾区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而建筑学系的师生团队将与国内大学合作,教导灾区村民就地取材兴修防震环保农房,减低重建成本。

  他说,中大矫形外科及创伤学讲座教授陈启明担任发起人的慈善机构“站起来”计划,至今已为逾千人次的地震伤者提供康复治疗。不少装了义肢的截肢伤员,经过香港医疗专家的悉心诊治,活动能力得以提升。

  香港理工大学过去一年来亦积极参与灾区的重建工作。在地震发生翌日,瞬即在校内发起赈灾筹款,筹得逾三百五十万港元。学校还成立医疗服务行动小组、心理咨询及小区重建行动小组、建筑与工程技术行动小组及经济重建行动小组,一年来为灾区人民提供各种支持。

  灾区严重缺乏专业康复治疗及护理人员,该校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超过一千万港元拨款,在四川开展两项专业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训练课程培训人才,服务地震灾区的伤员者。两项计划预期在二零一二年为四川省培训首批专业康复护理人员——共四十位物理治疗师及职业治疗师,及六十位假肢及矫形学学生。

  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中国研究与发展网络项目主任霍小玲接受采访时说:“单靠外界支持并非长远之计,更重要的是重建当地生计及恢复基本社会功能及服务,让他们自力更生。”

  据悉,未来三年,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将开展一系列灾后重建服务,协助当地社工、非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及政府官员掌握有关灾后重建工作的专业知识及技巧。同时,在小区生计恢复、社会工作服务、精神健康服务方面,继续支持当地学生、幼童及医护工作。

  灾后的重建和支持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灵重建更是漫漫长路。香港慈善机构“无国界社工”亦为灾区启动至少三年的援助计划。地震发生后三天,该会第一队“心灵天使”已奔赴灾区为民众提供及时的心灵支持服务,去年八月开始,服务队开始长驻北川县擂鼓镇,提供持续性灾后支援服务。截至今年五月,该会先后派出十二队,逾三百名的以专业社工为主的志愿者到灾区服务,总服务人次超过了三万人次。

  目前,“无国界社工”在灾区的服务包括儿童及青少年成长小组、妇女自强计划、老人健康小组以及大型小区活动等,同时还为当地老师、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和社工系学生提供哀伤辅导培训。此外,由无国界社工一手栽培的首队内地“心灵天使”正式成立,将协助受灾民众慢慢走出灾难的阴霾,重过快乐健康的生活。

  “无国界社工”第十三队“心灵天使”已抵达四川,将陪伴灾区同胞度过地震发生一周年纪念日。担任领队的服务总监曹秋雯说:“我们会陪他们走下去,让爱川流不息。”会长陈万联应说:“在灾难发生后,不仅需要社会大众“火山爆发式’的支持,更需要‘细水长流式’的爱和关怀。”他呼吁更多人投入到灾后心灵重建中。(完)

【编辑:魏恒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