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26年来博弈揭秘 协调难度前所未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港珠澳大桥26年来博弈揭秘 协调难度前所未有
2009年11月02日 09: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2日电 国务院日前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意味着争论了26载的大桥话题划上句号。参与大桥报告的权威部门人士透露,因大桥是中国首座涉及“一国两制”三地的世界级跨海大桥,协调难度前所未有,大桥着陆点、桥型线位、口岸模式、融资安排等成为三方博弈的四大焦点。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历经26年,这第一座涉及中国经济特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海大桥,其建与不建、如何建、谁来建等争论一波三折。权威消息人士透露,近日获国务院批准的港珠澳大桥工可报告中也对其“前世与今生”进行较具体的概述。

  早在1983年,“公路大王”香港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便建议兴建一条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仃洋大桥,其后引发两地不断讨论,但陷入内地、香港政府“一热一冷”境地。消息人士说,大桥工可报告便提到,“1997年12月原国家计委批准了‘伶仃洋跨海大桥’的项目建议书,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大桥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消息人士称,香港政府耗时足足19年才认可支持大桥项目。2003年初特首发布《施政报告》明确表示推动兴建港珠澳大桥;同年7月,国家发改委与香港特区政府共同委托完成《香港与珠江西岸交通联系研究》,其后召开第四次内地与香港大型基础设施协作会议,粤港澳代表一致确认大桥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具有特别的政治、经济意义。

  2003年8月初,国务院批准成立由港方牵头的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全面开展各项前期工作。消息人士透露,前期工作一开始便出现港粤政府“单Y”(一桥连港珠澳)与“双Y”(一桥连港深珠澳)方案的较量,最后以粤方退一步了结。据大桥工可报告提到,至2004年4月“广东方面希望‘一桥连四地’,但最终尊重特区意见,服从中央决定”。

  随后,粤澳方在大桥西岸着陆点“拱北明珠、横琴北安”也燃起争议硝烟。其中,粤方推荐“从北安穿越澳氹一、二、三桥后连接到横琴”方案,而澳方虽不反对珠海连横琴,但首推明珠,要求在明珠方案技术上走不通时再考虑北安,明确反对大桥上跨或采用水下隧道下穿澳氹一、二、三桥。

  消息人士透露,这一轮争议一直延至2005年4月,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大桥桥位技术方案论证会,敲定“香港散石湾~拱北明珠”方案,并征求军方意见,从减少对航运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制约、有利于国防安全等考虑,认同(北线)桥隧组合方案优于(南线)全桥方案。

  不过,口岸选址及查验模式、融资安排等争论很快又成为障碍。消息人士说,“一地三检”或“三地三检”选择还相对好商量,到2006年7月经国务院港澳办协调,港方放弃之前坚持的“一地三检”,三地同意采用“三地三检”口岸模式;但在大桥研讨后期出现的融资利益博弈,却成为制约大桥何时、能否上马的最大拦路虎,因为此时大桥造价已由2003年的300亿(人民币,下同)飙升至550亿元。

  为加快协调各方利益,2006年12月国务院特批成立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港澳办、交通部牵头的大桥专责小组,随即于2007年1月召开首次会议,初定大桥主体与口岸、连接线分拆融资的原则及社会招标、政府出资支持等多个融资比选方案。

  其后,经逾一年半讨价还价,终于去年8月大桥造价增至720亿时对外公布融资安排:主体工程采用政府全额出资本金方式,资本金以外部分由港粤澳组建的项目法人贷款解决,三地政府还各自负责口岸及连接线的投资。去年12月,大桥工可报告正式上报中央审批。

  消息人士指出,大桥涉及三地三种制度,在法律法规、建设标准及管理程序上均存较大差异,体现在工程跨界建设、施工、运营等管理方面均存许多需协调解决的难题,因此近日国务院批准的大桥工可报告便单列3000万元作三地协调费,以及1亿元咨询考察费,用于项目前期及建设过程中聘请国内外咨询单位及专家对大桥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咨询审核,或在工程建设、施工等方面赴国外相关项目学习考察。

  同时要求三地尽早成立专门机构,加快研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建设程序配合等问题,并随着大桥于今年12月动工,尽快协调确定下一步包括资金安排及建设工期等整体工作计划,确保主体工程、三地口岸及连接线同步协调建成于2015至2016年通车。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