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小思寻根:不敢谈爱国,只求做好本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港作家小思寻根:不敢谈爱国,只求做好本分
2009年08月13日 19: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香港八月十三日电 题 香港作家小思寻根情意结:不敢谈爱国二字,只求做好本分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我不敢谈爱国二字,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只想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分。”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香港文学研究中心顾问卢玮銮(小思)这样说。

  踏入古稀之年的小思,在香港土生土长,从小接受殖民地官立学校的教育,却一直对国家民族有种难以割舍的感情,一直在寻找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认同感。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香港话剧团将在九月把经典剧目《遍地芳菲》重现舞台,展现中国人的爱国心。小思近日在话剧团向一众年轻演员及学生们娓娓道出自己的寻根情意结。“《遍地芳菲》让不同的观众寻找适合自己的养份。二十年前看首演,听了一两句对白就入了迷,想到自己的身份定位。”她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的前程仍在迷雾中。听着“马照跑舞照跳”的口号,既不赌马也不跳舞的小思,看着举家随著移民潮远走他国,却安定自己的心,坚持要留下来。“为何对这里难舍难离?我的根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为了寻求答案,小思投入到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她在香港文学史中慢慢找到了香港人的文化根源。

  多年来,小思不仅笔耕不辍,写下不少关于重要的香港文学作品,还默默埋首研究和整理香港文学及文化史料,把点点滴滴编成目录,最终把这些珍贵的文学史料送赠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成立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并开展香港文学口述历史,并且建立香港文学网上资料库。现在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己成为研究香港文学文化的重要地方。

  “越来越明白我为何会在这里,香港生我育我,我要为这里做一点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思说。改革开放初期,小思就积极到内地与学者交流,并想方设法让内地和台湾的学者、研究生到香港参加研讨,为两岸三地的学者及文艺工作者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从文学艺术中体验到香港与中国切不断的血缘关系。”

  香港回归前,既不想拿BNO,又暂时领不到中国护照的她,一度没有了身份,不能外出旅游。“我想做中国人,可以吗?”这样的心愿很快在一九九七年七月如愿以偿。当她拿到中国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时候,感动得泪流满面。她兴奋地说,每次听到国歌,会很自然地放下手中的事情,庄严地立正。说着,还向现场的年轻人示范立正的正确姿势。

  小思鼓励年轻一代,加深对祖国的认识。“每个时代都有像林觉民这样的‘傻瓜’,他其实象征了具有牺牲精神的一群人。在当今,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就是爱。” 她说。

  编剧杜国威在分享会上透露,多年来一直受到小思的鼓励,用心写剧本,他听了小思的心路历程后坦言,不敢写糟糕的作品,因为不希望令前辈失望。杜国威还说,爱国不是要满口仁义道德,而是实实在在做事情。辛亥革命背后,有很多人牺牲。现代人很精明,常说要“双赢”,其实很多事情的成功都经过牺牲,而价值最高的爱就包含了牺牲精神。

  《遍地芳菲》以辛亥革命为主题,以黄花岗烈士的起义为骨干,剧本描述当时中国的苦难年代,许多无名英雄抱著不同的动机来参与起义,当中饱含了爱国情、亲情、爱情和友情。(完)

【编辑:宋方灿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