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十年成就:各项成果显著 中央高度评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澳门回归十年成就:各项成果显著 中央高度评价
2009年12月20日 0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由澳门特区政府主办的“澳门特别行政区10周年成就展”,12月12日起在首都博物馆对公众开放。自展览开始,吸引了众多北京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 中新社发 刘震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十二月二十日电 澳门回归十年成就:各项成果显著 中央高度评价

  作者 李娜 吉翔

  “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年来,与祖国同发展、共进步,各项建设事业欣欣向荣,我们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抵达澳门机场后所讲。

  “你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已经十年了。十年来,你在这个使命崇高、责任重大的重要岗位上,忠于职守,勤勉工作,锐意进取,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中央对你的工作、对你为澳门和国家所作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这也是胡锦涛19日在会见时对何厚铧所肯定的。

  澳门今天迎来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回归后的澳门特区,在国家的关怀和多项政策支持下,通过澳门全体居民共同努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澳门十年,从回归前经济低迷,本地生产总值连续四年负增长,到如今人均GDP增长二点八倍,跃居亚洲第二;从昔日社会治安混乱,绑票抢劫案横生,到今朝治安转趋稳定,成为全球最安全地区之一;从十年前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忧心忡忡,到当今居民安居乐业,各产业协调稳定发展……

  经济踏进“快速道”

  澳门面积仅约三十平方公里,人口五十余万,是典型的微型经济体。但小舞台上演大剧目。今日的澳门实现了经济跳跃式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微型经济体中贸易和投资政策最自由开放的地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一九九九年至二00八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四百七十二点八七亿澳门元增加到一千七百一十八点六七亿澳门元,增长二点六倍,年均增长达百分之十三点三零;人均GDP从二000年的十一万三千余澳门元增长到二00八年的三十一万三千余元,增长幅度高达百分之二百七十五;财政收入从二000年的一百五十三亿增长到二00八年的五百一十亿, 增长百分之二百三十三;居民平均月收入由回归当年的四千五百澳门元增长到八千澳门元。澳门特区政府预计,二00九年澳门财政盈余可望超过一百亿澳门元,澳门十年的财政滚存加上储备基金总和,累积将达到一千亿元。

  澳门博彩业历史悠久,自二00二年以来,博彩业更是迅猛发展,是特区政府财政收入更为充裕,澳门特区也将持续加强对博彩业的监理,确保博彩业的有序发展,并着力推动澳门整体经济的适度多元化。二00九年,澳门博彩业总收益达一千零九十八亿澳门元,位居世界第一位。相关税收达四百一十九亿澳门元,约占公共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三。

  澳门同时也凭借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以及大型娱乐度假购物休闲等设施,每年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络绎不绝的访客中,有普通游人、有商界精英,他们或观光购物或参加会展,在澳门的传统与现代、娱乐与休闲的不同元素里,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让澳门的旅游会展业方兴未艾。

  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独特的历史渊源、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也使澳门成为东西交融的理想平台。在这里,澳门以自身优势为祖国与葡语国家及欧盟国家等联系穿针引线,也为内地的建设及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商贸服务平台已成为澳门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的名片,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十年来,澳门金融业稳步发展,旅游服务业蓬勃兴旺,商贸会展业生机无限,呈现出稳定、繁荣及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在过去十年里,澳门特区政府严格按照《基本法》施政,使“一国两制”在澳门初步成功落实,赢得了澳门居民的充分肯定。一项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九十八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开创了“澳人治澳”的新局面,澳门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实施“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和基本法,把爱国、爱澳作为社会核心价值加以倡导及培育。弘扬了澳门同胞爱祖国、爱澳门的优良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了澳门人民的国家归属感与民族自豪感。

  广大澳门居民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参政议政意识、能力及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合法财产受到法律严格保护,言论、新闻、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等自由依法得到保障。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