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破除对中国年轻人的几大误解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美媒:破除对中国年轻人的几大误解

2010年08月24日 11:19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环球时报》8月24日发表文章,题为“对中国年轻人的错误认识”

    中外媒体报道中国年轻人时,经常一开头就说“中国有4亿多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接着用一大堆形容词或某个人的经历来描述所有年轻人。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8月23日发表《破除对中国年轻人的几大错误认识》称,这样的文章实在是误导人,下回读到有关中国年轻人的文章时,可别忘了以下几点:

  媒体谈论的是中国一小部分富裕的年轻人还是其他人?

    倘若有人读到的文章是写中国年轻人的消费力,或者讲这些年轻人“从小到大没吃过苦”,千万要记得每个国家都有贫富之分。只不过在中国反差更为明显。中国年轻人开意大利豪华跑车、买奢侈品牌吗?是的。这些年轻人是不是只占中国年轻人极少数?是的。没错,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衣食无忧,但这对不同的年轻人意味不同。有的是拥有不止一套的衣服,有的是买到自己第一部手机,还有的是给爱犬单独买一个公寓房间。

  中国大多数年轻人快乐——或至少满意。

    媒体大量关注年轻人焦虑或令人恐味或震惊的故事。它们之所以乐此不疲,首要原因在于这才算得上是“新闻”。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国年轻人过得快乐,或至少感到满足。许多年轻人坦然接受他们如今的生活道路;虽然许多人会有些不良行为或逃避现实,但并不是一味消极。而在媒体看来,快乐、平静的绝大多数人缺乏眼球效应,不值得报道。

  中国大多数年轻人并不叛逆。

    大多数中国年轻入,虽然可能会灰心失望,但未必会变得叛逆。他们的观念跟父母、老师或老一辈人不同,但这不等于说他们就是叛逆青年。媒体(特别是国际媒体)热衷于以叛逆形容中国年轻人,这是因为媒体从外国背景、文化和经历的角度报道。

  不再有某个中国年轻人“群体”。

    当今中国年轻人的个性特征迅速变化。我们看到大量年轻人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比如离开学校或单位、自告奋勇为四川地震灾民提供救援,主动参加北京奥运会或上海世博会志愿活动。不过,他们参与这些活动并非基于某种共同的事业或信念。被问及为什么参加志愿活动时,中国年轻人普遍的回答是:他们可从中学到和发现新的东西。媒体不会报遁这些,因为这种新闻平淡无奇。媒体会将某个年轻人的经历演绎成一个群体经历,借以代表整个中国年轻一代。这样才吸引眼球,虽然离事实已十万八千里。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