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后“9·11”时代世界期待勇于“纠错”的美国

2011年09月12日 11: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11日上午,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和前总统小布什夫妇在纽约世贸遗址举行的“9·11”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场悼念遇难者。中新社发 毛建军 摄  

  中新社华盛顿9月11日电 题:后“9•11”时代世界期待勇于“纠错”的美国

  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我担心我们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二战期间日本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在袭击珍珠港之后说的这句话,最近被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引来比喻“9•11”事件,他说:“‘9•11’事件唤醒了一个巨人。”

  10年之前,本•拉登及其追随者发动的这场恐怖袭击激怒了“山姆大叔”这位世界“巨人”,用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伦9月11日在五角大楼纪念仪式上的话说:“为了这个愤怒的国家,美军向敌人伸出了复仇的拳头。”

  然而,10年之后,人们发现,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巨人”已是“伤痕累累”。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给美国民众带来深深的政治伤痕,也让美国陷入社会、宗教、种族对立,而庞大的反恐战争经费则加重了美国经济一蹶不振。据报道,美国反恐战争的军费达到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05年至2010年6年间积累的预算赤字。沉重的军费拖垮美国经济,已是不争的事实。

  过去10年的美国,被美国媒体称为“焦虑的10年、衰落的10年,甚至是失去的10年”。美国副总统拜登当天在五角大楼纪念仪式上坦言,“9•11”事件后美国在反恐战争中付出了难以置信的代价,有4478名美军士兵在伊拉克阵亡,另有1648名士兵在阿富汗阵亡,还有4万人在上述两个国家受伤。仅死亡人数一项就是“9•11”事件死难者的两倍多。

  而在“反恐”名义下,美军曝出的“虐囚”以及臭名昭著的关塔那摩监狱等丑闻也重创了美国的国际声望,在反恐战争中造成的大量平民伤亡更使美国失去道义制高点。据保守估计,在美国反恐前线的阿富汗、伊拉克和巴基斯坦,战事共造成大约13.7万平民死亡,更制造了780万难民。

  10年前“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新闻周刊》一篇封面文章曾诘问:“他们为什么仇恨我们?”今天,在追思10年前那场灾难中三千亡灵的同时,美国人更需要回答的或许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恨他们?”

  “9•11”事件发生后,复仇的情绪一度洋溢全美,《纽约邮报》专栏作家邓利维(Dunleavy)写道:“对于这一不可思议的‘21世纪珍珠港事件’的回应应该是简单而迅捷的,把这些婊子养的全打死,把枪口对准他们的眉目之间,用铁锤将他们砸死。”

  一位著名专栏作家甚至在《华盛顿邮报》写道上:“那些支持本•拉登或者支持他这种类型人的国家,有必要让他们感受到痛苦。解决问题的部分方案就是部分地捣毁大马士革或德黑兰,或其他可疑的城市。”

  在“复仇”情绪的“挟持”下,前总统小布什相继发动了两场反恐战争,从此陷入迄今未能脱身的战争泥塘。

  对于美国人以及美国政府而言,今天是一个追思的时刻,更是一个反思的时刻。从“先发制人”的理论,变质的“反恐战争”,到单边主义的外交路线……全面的反思或许有助于解开《新闻周刊》那个“世纪之问”。

  从历史上看,美国不缺乏自我纠错的精神。自上世纪4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就表现出了较强的纠错能力,这也是美国为什么在上世纪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历次挫折后会马上改弦更张的原因。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放弃了小布什的“单边主义”,特别是他下令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以及在利比亚战事中坚持采取“不挑头”的有限战术,让人们再次看到了美国“纠错”的勇气。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这些男女军人以及军人家庭的牺牲提醒我们,战争的代价巨大。”奥巴马11日晚在肯尼迪艺术中心发表“9•11”事件纪念致辞时说:“他们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充满荣耀,但战争本身并不光彩。”

  今天,在哀悼“9•11”事件亡灵时,恐怖主义不仅是美国的敌人,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敌人。10年的历史证明,以暴制暴,“攥着锤子到处找钉子”的无限扩大战略并不能让美国更安全,美国需要的是全世界的合作。

  正如有评论家所言,一个勇于纠错的美国、一个超越仇恨的美国,一个多元包容的美国、一个热爱和平的美国才是对恐怖主义最大的打击,而这也正是世界所欢迎的后“9•11”时代的美国。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