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伊朗危机检验大国储油库 西方不声不响加紧存油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06日 17:22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手中有油,心中不慌”。美欧近来抡起“制裁大棒”对伊朗石油出口进行制裁,对于身陷经济和债务危机的西方,特别是部分依赖伊朗石油进口的欧洲国家来说,这股毅然决然的勇气从何而来?许多分析把目光转向美欧不声不响正在加紧的石油储备。路透社日前独家透露一条消息称,西方28个石油消费国组成的国际能源署(IEA)已经制定了石油储备计划,足以释出相当于当年海湾战争时5倍的油储。与西方国家普遍达150天以上的石油储备相比,许多新兴国家对危机的准备远远不足,按计划中国到2020年才能实现油储达90天进口量的目标。英国《金融时报》称,印度的风险更大,其消耗石油近80%依靠进口。面对可能的危机,多位中国专家认为中国应加快石油储备力度,并且将“藏油于民”作为油储的重要方面。在日本,民间石油储备达77天,相当于国家总储量的一半。

  西方不声不响加紧油储

  韩国总统李明博从2月7日开始将访问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称,李明博这次中东之行将为韩国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韩国《京乡新闻》称,韩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占总进口的9.6%。如果韩国国内石油供给出现危机,政府将采取车辆交替上路、建筑物室温和照明管制等措施,而最坏的打算就是释放储备石油。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从石油危机之后开始“国家石油储备工程”,从1980年起,韩国政府分三批推进石油储备基地建设计划,目前在九里、丽水、蔚山等地兴建了9处石油储备基地。于2010年完工的蔚山基地是整个油储计划的最后一个项目,蔚山工程总投入2124亿韩元。据悉,蔚山基地完工时韩国战略石油储备为1.2亿桶,韩国计划到2013年增至1.41亿桶,足以保证韩国158天的石油消费,远高于国际能源署的90天低限。

  不仅是韩国有蔚山这样的油储基地,美国也在悄悄兴建新的石油储备中心。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偏僻小镇库欣,近来拥入大批工人,从焊工到坐在X射线车里的油罐检验员,大批工人的到来让这个仅7800人的小镇爆满,多数工人只能住在临时活动房里。英国《金融时报》去年12月一篇描述这个新兴小镇的文章称,到2012年底,这个小镇周边的油罐容量将高达7900万桶,与全球石油日产量不相上下。而对于为何兴建如此多油罐,美国蓝骑士能源公司CEO詹姆斯·代尔讳莫如深:“我很难合理地解释为什么要建造更多的油罐。”该公司拥有640万桶的石油储量。

  不过,路透社日前公布的一条独家消息似乎透露出一些端倪。该消息引述一些行业消息人士和外交官的话称,西方国家已经制定一项计划,一旦伊朗危机爆发,西方将释出创纪录的石油储备,可以完全替代因为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而出现石油出口短缺。据称这一消息来源自国际能源署(IEA)日前的一次高级会议,会议称西方能每日释放约1400万桶石油的石油储备,这一规模将超过当年海湾战争时IEA最大释储规模的5倍。在1974年石油危机后成立的IEA迄今仅三度联手动用过石油储备,最大的一次是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当时每天约430万桶石油供给被中断,而目前伊朗原油日出口量约260万桶。

  石油储备,国家实力的角逐

  “我,W·G·哈丁,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凭借法律授予我的权力,把目前尚未依法登记、承租或使用的下述地区……从公有土地中划分出来,作为海军油储。”1923年,美国总统哈丁颁布第3797A号行政命令,建立了阿拉斯加国家油储基地,从而开启国家石油资源基地储备的先例。

  石油安全一直是工业化国家的心头大病。二战时日本就是被美国的能源禁运逼得铤而走险发动珍珠港袭击;纳粹德国的许多军事行动也是被石油所逼迫,如为夺取高加索油田而转移进攻方向,最终导致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战争后期德国不得不靠工业酒精和“液化煤”维持。1973年,阿拉伯国家为报复西方支持以色列,发动“石油战争”,导致西方战后最大经济危机。对此,美国为首的主要工业化国家组建国际能源署,敦促各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并协调“突发事件引发石油供应中断”时,各成员国间石油的供应与储备。

  由于伊朗与西方目前的关系持续紧张,各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石油究竟储备多少合适,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界定,通常视各国的实际需要和储备能力而定。国际能源署规定,成员国的石油储备应当是相当于该国90天原油或成品油净进口量。但美国、日本、欧洲等许多国家的石油储备都大大超过了IEA规定的90天。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