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专家详解中俄珍宝岛冲突始末 驳斥核危机传言(3)

2012年03月20日 1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70年代各地人民为备战备荒挖防空洞的情景。图/CNSPHOTO图/FOTOE
70年代各地人民为备战备荒挖防空洞的情景。图/CNSPHOTO图/FOTOE

  过度战备之害不亚于忽视战备

  对当年中苏之间发生的争吵乃至冲突,中国方面曾有过认真的总结。“反修”斗争时的中联部负责人、老一代革命家伍修权在90年代曾深有感慨地回顾说:“对于这场30多年前的‘反修大战’,我党已经在种种场合用不同的方式作了新的评价和结论,认为它是可以避免和不该发生的。……它是我们党内当时那股‘左’的思潮在对外政策上的反映。”

  “中苏关系破裂原因”座谈会的参加者得出的结论是,就意识形态方面而言,“中苏争当‘马克思主义正统’,互不妥协,中国在这方面责任更大一些”。

  进入80年代后,苏联领导层在改善对华关系时也研究检讨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对华政策的错误。担任苏联最后一任外交部长的谢瓦尔德纳泽曾公开说过:“同中国搞坏了关系,是苏联前领导人犯下的最大的战略错误。”他回顾说,苏联两面受敌后,为防范美国花了1万亿卢布,为防范中国花了3000亿卢布(注:当时1卢布折合1.1美元),这几乎拖垮了苏联经济。

  中国对战争危机紧迫临头的估计,也如同胡乔木所说的是“过火反应”,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同样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1969年以后的多年间,中国以重点防范苏联的战备作为五年计划的中心项目,国家财政支出有四分之一以上用于军费和与军队直接有关的项目,国内经济建设又偏重于“大小三线”。这不仅大大拖累了经济发展速度,也为后来的国家建设布局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如此过度战备造成的损失,往往不亚于忽视战备。

  由于吸取了当年的惨重教训,20年来,中俄两国尽管意识形态不同,却一直保持着睦邻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如今,我们在有关中苏关系的历史问题上澄清一些谬谈,正确地认识当年的历史教训,应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少将。)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