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分析称叙利亚危机正处在十字路口 须先结束暴力

2012年03月27日 10:34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危机解决艰难中前行

  叙利亚危机自去年3月15日开始爆发,如今已满一周年。在此期间,叙利亚当局启动了制宪进程,并通过了新宪法,并宣布将在今年5月举行议会选举。但叙利亚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很好的解决,原因在于叙利亚的各种政治力量没能在新宪法框架下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新宪法没能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局势反倒变得愈发紧张。分析指出,叙利亚危机目前已经走到了是政治解决还是内战的十字路口。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3月中旬发表声明,敦促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应配合叙利亚危机特使安南的斡旋努力。安南访问了叙利亚,并与叙总统巴沙尔以及反对派分别进行了会见。在16日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闭门会议上,安南就其叙利亚行程作了报告,而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一致承诺全面支持安南及其使命。

  安南还提出了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六点建议,包含了开启叙利亚人主导的、包容各方的政治进程等内容。叙利亚政府则表示继续与安南展开合作。

  联合国安理会于21日一致同意通过一个主席声明,全力支持特使安南的斡旋努力,并要求叙政府与反对派在联合国监督下停止一切形式的暴力行为,并开启叙政府和反对派所有各方之间的全面政治对话。为了主席声明的内容达成和全体一致通过,中俄双方付出了努力。中国曾就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提出了六点建议,并多次派特使赴中东进行斡旋,中方还呼吁国际社会应为安南的外交斡旋创造有利条件。中国的相关立场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中俄的斡旋和坚持下,主席声明强调应尊重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包含或暗示在叙实现政权更迭、使用或威胁使用制裁等字眼。

  而安理会主席声明通过后,叙利亚相关方面作出了一些积极反应。但随即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叙利亚人权状况”决议草案,同日,欧盟外长会议决定再次扩大对叙制裁。

  当务之急是结束暴力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2日表示,安理会通过针对叙利亚局势的主席声明,传达了明确的信息,就是要求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立即执行旨在结束叙利亚血腥冲突的计划。特使安南的主要任务就是敦促叙利亚各方停止暴力行动,推动危机和平解决。

  叙利亚的多个城市,都有战斗发生。有视频显示,一些地方战斗还在进行。而大马士革更是遭到了炸弹袭击。在危机持续的这一年里,叙利亚的局势动荡,叙利亚人民已饱受危机所带来的苦难。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叙利亚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死亡人数已超过8000人,约3万人逃往他国而成为难民,有10至20万人在叙国内流离失所。如此种种,显示了叙利亚危机解决的紧迫性。

  如果叙利亚各种力量愿意进行政治对话,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危机,终止一切暴力行为,加入到有益于全体公民的新叙利亚改革和建设中去,局面肯定能改观。不过叙利亚的一些反对派此前曾表示与政府对话的时机已过去。而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则通过网站发表声明,要求总统巴沙尔等人辞职,才可能开始认真的对话。这使得进行对话的难度较大。

  无论如何,终止暴力行为是当务之急,也是防止叙利亚危机转变为内战的重要举措。而终止暴力,须要求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都停火,而不是片面要求政府军停火。安南当前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之间的停火同步进行。

  西方的态度有所转变

  西方国家为叙利亚危机设计的解决路径一开始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巴沙尔必须下台。奥巴马和卡梅伦近日还联合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明确宣布要勒紧巴沙尔脖子上的绳索。美英两国及国际伙伴还在规划巴沙尔下台后的过渡进程。奥巴马此前曾宣称,如今已不再是巴沙尔是否下台的问题,而是巴沙尔何时下台的问题。无独有偶,欧盟也表示需要成立一个独立的国际调查委员会,对叙政权犯下的反人类罪等所谓罪行进行调查。

  尽管如此,在特使安南对叙利亚危机开始斡旋行动时,美国同意由安南领导解决叙利亚冲突问题,欧盟则表示完全支持安南努力寻求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有分析指出,安理会最终通过的主席声明显示西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有所转变,作出了较大让步。这使得叙利亚危机通过政治解决成为可能。

  西方国家的态度虽所有转变,但并不意味着其完全放弃向叙施压的方式。欧盟在23日决定再次扩大对叙制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希望国际社会应对叙利亚危机的解决提供坚定和统一的支持。安南的斡旋、叙利亚各方要进行政治对话都需要气氛。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应有更多的积极作为,为促成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创造更合适的条件。(张晓明)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