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奥巴马的“轻脚印”外交战略遭遇尴尬双重困境(2)

2012年12月19日 14:2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表演出来的“轻脚印”

  “在奥巴马首个任期内激增的‘秘密战’行动,也是‘轻脚印’战略的一部分。”桑格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现年57岁的约翰·布伦南,被称作是“轻脚印”战略的首席设计师。按照这位奥巴马政府高级反恐顾问的话来说,在打击“基地”组织等恐怖势力上,美国要用“外科手术”策略取代“重锤”策略。

  2011年6月底,在对“基地”组织头号人物本·拉登实施“外科手术”打击并成功将其击毙一个多月后,美国出台了新反恐战略。布伦南在解读这份19页的新战略报告时指出,新战略标志着美国官方不再使用“全球反恐战争”这个词,“打败‘基地’组织不需要发动全球战争,但需要关注一些特定地区”。

  新战略将反恐重点放在美国境内受到“基地”组织思想意识蛊惑的说英语的人,以及恐怖组织在北非、也门、伊拉克和索马里的分支机构。而在打击“基地”组织的斗争中,美国将更多地采用特种部队的突袭,借助无人机对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打击并减少地面战,外科手术式行动将取代小布什政府时期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全面作战。

  曾在埃及的开罗美国大学留过学的布伦南会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在奥巴马政府中东战略制订的过程中,这位熟悉中东世界的反恐顾问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桑格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不打消耗战,不进行大规模的地面军事干预,而通过先进的远程技术以及多元的外交手段来施加影响力,这是实施“轻脚印”战略最惯用的手法。这种手法在奥巴马的中东战略中多有体现,在利比亚战争中,奥巴马没有像小布什在伊拉克战争中那样让美军牵头,而选择了将指挥棒交给北约组织。

  11月底,伊拉克新闻网的一则“已有总数达3000人的美军重返伊拉克”的报道引发了外界对于奥巴马调整其从伊拉克全面撤军战略的联想。2011年年底,美国宣布撤回全部驻伊美军,正式终结持续近9年时间的伊拉克战争。

  虽然五角大楼在上月稍晚时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该消息,但稍早前《纽约时报》的报道曾透露,“伊拉克与美国正在协商一份协议,以允许小股美军士兵回到伊拉克执行培训任务”。

  “即便伊拉克新闻网的消息属实,我也一点都不觉得吃惊。”马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奥巴马就像一个电影明星,作为一个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不想自己的身上有太多‘战争总统’的色彩。因此,他跟美国民众说我全撤了,但事实是从来没有真正做到。”

  表演,也恰是奥巴马“轻脚印”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奥巴马的双重困境

  如今,“轻脚印”战略在实施之初为美国在国际社会所争取到的“不像小布什那样穷兵黩武”的正面印象正被快速抵消。

  12月2日,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档电视节目中呼吁:为了避免班加西悲剧今后重演,美国需要调整“轻脚印”战略。

  “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遭遇冲击的7个多小时里,为何没有任何援兵出手相救?如果美国在当地有驻军,结果是否会不一样?” 格雷厄姆这样的发问自班加西悲剧发生后,在美国就从没停止过。

  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袭击事件后的发问也至今未能找到答案:“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这怎么会发生在一个我们帮助解放的国家,在一个我们帮助免遭摧毁的城市?”

  在奥巴马即将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时,“轻脚印”战略遭遇尴尬的双重困境:一方面不能保证美国海外人员的安全,一方面又激起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反感。

  桑格早在其2010年发表于《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就对“轻脚印”战略表示了担心,他援引一位牧师的带着讽刺意味的话说:“如果小布什被历史记住是因为他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那么奥巴马被历史记住则可能是因为他在也门等地频繁发动的‘秘密战争’。”

  更无奈的结果是,也门的“基地”组织看不出丝毫因为“秘密战争”而遭到削弱的迹象。“轻脚印”战略是断还是续,是奥巴马在即将开启其第二个总统任期时要做的抉择。

  桑格和马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尽管这个战略正遭遇尴尬,但戛然而止的可能性不大,奥巴马能做的,是在让“轻脚印”艰难延伸时,在步伐上进行调整。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