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安倍晋三对华外交采取两面派手法

2013年01月28日 09:43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新年伊始,安倍和他的阁僚们就开始四处“活动”:向韩国、缅甸派出特使,外相岸田文雄访问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和澳大利亚,安倍晋三则出访越南、泰国、印尼。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决定修改现行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加强与美国、北约的军事和外交协商。在钓鱼岛问题上,出动自卫队飞机对中方飞机的正常巡航飞行进行干扰。与上台后可能改变鹰派立场的外界预期相反,第二次登上首相宝座的安倍晋三仍在向右前行。

  安倍上台后,高调重申日本外交以日美同盟关系为基础。实际上,安倍是希望以日美同盟为幌子,增强日本“集体自卫权”,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资格。日美两国政府1月17日举行关于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第一次事务级磋商,讨论修改指针事宜。次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来访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举行会谈,会谈内容包括钓鱼岛和普天间基地迁移等问题。但是,安倍的主张能否为美国所接受,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美国只需要一个唯唯诺诺的小伙伴,而不是与之平起平坐的日本。

  安倍晋三在访问印尼期间表示欢迎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他希望在美国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的大环境中,加强日美关系,以利于日本向东南亚地区扩展经济影响,保护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二战后不久,东南亚地区在经济上就成为日本主要的海外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供应基地,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又在这个地区投入巨额资本,建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体制,形成了所谓的“东亚自由商圈”。日本高唱加强日美关系,实际上是要让美国发挥日本经济利益保护者的作用。

  抱着政治联合与经济融合的双重目标,日本把东南亚地区作为开展“价值观外交”的重点地区。其目的在于拉东盟,特别是越南、菲律宾等国,以所谓“自由与繁荣之弧”等为名,构建“统一战线”。1月10日举行的菲日外长会谈中,日方表示将向菲律宾提供多功能巡逻船和菲急需的通讯系统设备。

  除了政治目的,日本也在努力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缅甸和越南是东盟十国里的两个大国。日本看到了缅甸对外开放的动向,于是不失时机地积极接近,以获得该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拓展商品市场和生产据点。越南早已是日本进行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日本目前看好该国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及原子能发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

  对于中国,安倍晋三采取两面派的手法,大选之前表示要使日中关系回到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大选之后,却在钓鱼岛海域动作频频,不断加剧紧张局势。

  与其外交走势相对应,安倍晋三在日本国内加速推进右倾化政策。安倍组建了一个被外界普遍视为“激进民族主义的内阁”,大大增加了整个国家对亚洲稳定造成重大威胁的可能性。据悉,日本19名内阁成员中竟有14人属于“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西方媒体认为,一个危险的民族主义的日本是“亚洲最不需要的东西”。

  与此同时,安倍晋三在意识形态和宣传上大做文章。比如,安倍政府不断向媒体放话要摒弃“河野谈话”与“村山谈话”,“修正”日本政府关于侵略战争和慰安妇历史的立场,高调推广被亚洲民众视为军国主义象征的国歌《君之代》,声称“这是‘夺回日本’的第一步” 。

  另一方面日本企图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为借口,扩张军备,乘机加快走向军事大国的步伐。比如,在钓鱼岛海域公然与中国巡航公务船和飞机对峙,副首相麻生太郎在缅甸祭拜二战日本侵略军墓地,宣布要修改日本防卫大纲,扩充兵力、军备和国防预算等。“向右转”的日本政界人物已经不满足遮遮掩掩的私下想法,转为公开表露官方态度。

  二战结束后,日本的当权者一向善于利用外部压力达到内政上的某种目的。数年前首次担任首相时,安倍晋三就发誓要使日本“摆脱战后体制”,并为此采取了种种行动,如加快修改“和平宪法”和改革教育制度等。此次出任首相的安倍晋三再次大踏步向右转,令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深感不安。

  但是,安倍的如意算盘难以如愿以偿。因为当今的世界、当今的亚洲,特别是当今的中国,已不同于百年前。而日本也不是百年前的日本。日本政界人物只有早日转换脑筋,才能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可喜)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