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高官将密集访华 专家称经贸合作将成首要议题

2013年03月18日 16:43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原标题:美国军政高官本周起密集访华 专家认为经贸合作将成为首要议题

  随着中美新一届政府成型,从本周起,美国负责外交、经济和军事事务的多位高官将启动访华之旅。美国国务院14日宣布,新任国务卿克里将在下月先后访问韩国、日本和中国。同一天,美国财政部还宣布,新任财政部长雅各布·卢本月19日至20日访问中国,这将是他就任财长后首次出访。美国财政部声明指出,雅各布·卢计划“就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为美国工人和企业创造新的机会”等问题与中国方面展开讨论。另外,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上周也表示,他将于下月访问中国。

  中美两国都刚刚完成新政府的组建,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周世俭认为,从中方来讲,对美关系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我觉得,中国的对美外交没有多大改变。中国是希望跟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平衡关系,正像去年习近平访美的时候,他讲得非常清楚,中国希望跟美国建立一个和谐共处、健康竞争、合作共赢的局面,要打破过去一个大国崛起,挑战原来的大国,就要发生冲突这么一个模式。也就是说美国现在是个守成大国,中国是个新兴起的大国,这两个大国完全有可能建立一个新型的大国平衡关系,这是中国的出发点。我不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外交上出现什么偏差,出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克里的前任希拉里在任内主导推动“重返亚太”战略,因被认为是造成了“遏制中国”的印象而饱受批评,克里在国务卿提名确认听证会上曾表示,他不认为在亚太地区增强军力至关重要。《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克里的行动似乎显示,他考虑到如何与亚洲国家打交道时不过度刺激中国,不使重要的美中关系受到破坏。对于美国对华姿态是否会发生调整的猜测,周世俭认为,克里是需要对“重返亚太”这一政策进行适度微调的。

  “美国要进行微调。在奥巴马的第一个任期提出来“重返亚太”,但是国务卿希拉里在执行这个战略调整的时候过头了,过火了。她第一抢了奥巴马总统的外交风头,第二,在重返亚太当中伤了中国。所以我认为,克里上来以后,在一定程度上要对美国的‘重返亚太’政策进行微调,就是他不会像希拉里那么咄咄逼人。包括这次你看,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之后,奥巴马打了一个电话,从交谈当中还是有要接过中国提出建立一个新型大国平衡关系的这种说法。当然,说来说去还是两手对两手,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是防范遏制和互利共赢,我们也要采取用两手来对付两手。”

  在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平衡关系的过程中,周世俭认为,中美之间首要是加强经济合作。

  “我认为,首先要加强经济合作,因为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去年按照美方统计超过了5300亿美元,另外还有一个事实,很多人不知道,2000年-2012年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出口达到了1484亿美元,而对它在东亚最亲密的盟友日本只有700亿美元,所以新世纪以来,中国大市场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增长最多的大市场。而且奥巴马总统提出了未来五年出口倍增计划,美国商务部给中国安排的任务是每年增长18.6%,而对日本的安排每年年均增长只有0.4%。很明显日本的经济在衰落,中国在崛起,所以面对中国这个新兴的大市场,谁要是不想在这个大市场上多分一杯羹,多占一些份额,谁就是天下头号大傻瓜。”

  在多边领域合作方面,周世俭认为,朝核问题、钓鱼岛问题以及伊朗核问题等都会是此次克里访华的重要议题。

  “首先是朝核问题,再有就是钓鱼岛问题,就是东亚现在的形势很紧张,避免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两国擦枪走火,美国对钓鱼岛的政策是保持争议,不要动手,同样它也要压中国,你不要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更多的措施。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现在经济最大的亮点在亚太,而亚太的经济亮点在东亚,东亚要是发生战争的话,对世界经济肯定带来的是负面影响,这不符合美国要发展经济的愿望。另外,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美国都需要中国跟它合作,离开了中国,这两个问题都不好解决。所以我认为,除了谈中美关系以外,多边的包括东海、南海特别是朝核问题,这是克里来的一个重要任务。”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