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俄在全球变局中有效应对挑战 成大国关系典范(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3月26日 14:5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

  在当选中共总书记以及当选国家主席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坚持对俄友好的方针不会改变,对优先发展中俄关系的战略定位不会改变。今年1月8日他在会见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时说,对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表示,从“优先方向之一”到“优先方向”,体现出中俄关系在外交定位上的提升。

  俄罗斯也一贯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回顾进入新世纪以来,普京无论是作为总统还是总理,始终重视对华关系,与中国领导人保持密切往来,共同推动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向前发展。去年6月普京当选总统宣誓就职未满一个月,就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普京就任后对独联体以外国家的首次国事访问。从普京首轮出访路线的选择和安排看,显示了俄罗斯的外交意图,即对美暂作“冷处理”,对欧洲的德法等国增进沟通、求同存异,对独联体的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解疑释惑、加强团结。首轮出访的重中之重,就是中国。

  在去年的总统竞选期间,普京曾发表《俄罗斯与变化中的世界》一文,对中俄关系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而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

  2012年5月,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其所提出的“融入欧洲、欧亚联盟、东进亚太”三大战略开始强力推动,能源领域的一系列战略调整也纷纷出炉。紧接着,俄政府新设立了“远东发展部”,目标是“使远东成为俄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中心”。9月,在远东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12月20日,普京在年终记者招待会上说,“俄中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俄罗斯总统网站2月16日公布了新版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根据这份文件,发展与中国和印度的友好关系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最重要方向。俄罗斯将发展与中国在不同方向的外交协作,包括寻找应对新的挑战和威胁的答案,解决尖锐的地区和全球问题,在联合国安理会、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东亚峰会、上合组织和其他多边机构中开展合作。

  在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毅看来,把对方国家作为优先方向意味着,中俄两国在双边合作过程中都愿意优先考虑对方,并寻找更多的合作方向和领域。双方都视对方为在国际事务中最主要的合作伙伴,看作是能够推动自己在经济社会进步和争取更加有利的外部活动空间中非常重要的协商和工作对象。他认为,优先方向体现出双方的共同利益,以及共识。

  高祖贵说,“当前,中俄各自在亚洲地区地位和影响都出现新的变化,中国影响力持续扩大,俄罗斯对亚洲地区的关注和投入也在增大。双方关系如何发展和推进,其实是需要谋划的。进一步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于中俄两国,在地区和国际层面,同样有很重要的价值。”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所长冯玉军从经济方面分析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仍然处于低迷期。经济危机并未结束,与此同时,新一轮的大国经济竞争进入了新阶段,未来经济和高科技的比拼更趋激烈。中俄深化经济方面的合作,对于双方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以及维护经济安全、改善民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部主任陈玉荣的看法是,中俄两国都面临发展经济,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任务,都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拥有地域优势、经济结构互补优势、科技与投资合作优势,通过彼此间的互利互惠合作,中俄经贸合作可望迎来一个新高潮。“两国都把对方放在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上,确实有着客观的需要,是一种积极的务实的选择。”

  中俄互为邻国,而且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有着共同或者相近的立场。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加强战略协作将有助于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在地区问题上中俄同样有着共同的利益,两国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积极尝试和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比如中俄联手推动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对于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重要的成果。它体现出在世界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过程中中俄所追求的新的安全观,即以合作求安全、促发展。这种合作模式的建立,不但有利于实现地区的长期的和平稳定,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也有积极意义。

  陈向阳认为,在国际大背景下,中俄互为战略机遇,也都面临挑战,双方一方面应抓住机遇,深化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协商协调,携手应对挑战。“在进入习普时代后,未来5到10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望取得更丰硕成果。”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