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时评:恐怖主义全球化呼唤全球合作

2013年04月25日 12:2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近期全球各地发生多起成功或未遂恐怖袭击:从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到加拿大袭击列车图谋,从法国驻利比亚大使馆遭汽车炸弹袭击到韩国国防部长官收到可疑包裹……一时间,恐怖主义阴影笼罩全球。危机时刻,相关各国须以真诚务实的态度建立互信,深化反恐全球合作。

  这几起恐怖袭击或图谋表面看没有太多关联,尤其是波士顿爆炸案,从嫌疑人察尔纳耶夫兄弟的行为方式、爆炸装置特性来看,似乎更像本土恐怖分子的手笔,缺乏“基地”等国际恐怖组织的特征。

  但袭击显然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布鲁金斯学会安全与反恐问题专家布鲁斯·里德尔指出,近年来“基地”组织在宣传中力图描绘出一个针对其宗教信仰的全球性大阴谋,希望以此影响侨居西方的极端分子,让他们“从身边做起”,展开袭击,宣泄其愤怒。这或许能解释察尔纳耶夫兄弟为何在对其家乡车臣战乱并不负有直接责任的美国发动袭击。

  很明显,这一恐怖主义新动向将加大今后各国反恐工作的难度:自行其是的本土恐怖分子“杀伤力”或许不如国际恐怖组织,但他们更隐蔽、更难预测,也更容易在社会上制造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的分裂,从而形成暴力的恶性循环。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各国除了在国内加强防范外,更应深化国际反恐协调,加强联系,互通情报信息,同时在经济与社会层面加强合作,铲除恐怖主义存在与发展的土壤。

  遗憾的是,与国际关系的其他领域一样,反恐全球合作可谓知易行难。相关信息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在2011年多次接到俄罗斯方面警告,并因此约谈波士顿爆炸案两名嫌疑人之一的塔梅尔兰·察尔纳耶夫,但最终结论却是“没有发现任何恐怖活动”,也没有后续跟进,结果酿成大祸。

  同对俄罗斯提醒的“冷处理”不同,美国安全部门在与加拿大合作上似乎没有太多“心理障碍”。正是两国执法部门的通力合作,才挫败了列车袭击的图谋,从而避免了破坏与伤亡。

  面对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少人提出疑问,在俄罗斯已就察尔纳耶夫的极端主义倾向向美国发出警告后,美方的不作为,是否掺杂了对俄罗斯的天然不信任,不愿“掺和”车臣冲突的想法?

  对这些问题,包括美国国会在内的各方已经开始追问。然而彻查责任只是解决问题的一方面,防微杜渐才是真正的目的。要防止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需要在反恐问题上以真诚务实态度建立互信,深化全球反恐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编织出一张疏而不漏的反恐大网,尽可能让恐怖分子无机可乘,无处可逃。(记者 王丰丰)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