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印“民间外交”待拓展 两国媒体应“面对面”

2013年05月21日 07:5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两国媒体加强直接沟通和交流 有助于消除对彼此的误解

  走马观印度之六

  编者按——

  作为一个重要的邻国、地区性大国、底蕴厚重的文明古国,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全面客观地了解印度。

  有人说,对印度的认知,待的时间越短越容易下结论,待的时间越长会越困惑。

  至此,本报陆续刊完“走马观印度”六个系列报道。印度官方自称的“不可思议的印度”,在我们看来,可以作出的另外解读就是:一个“复杂的印度”,一个“神秘的印度”,一个“矛盾的印度”。

  4月上旬,广州日报采访团与印度各界人士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在中印“共同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强化中印“民间外交”对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读,变得日益紧迫与重要。

  在与印度外交官、印度媒体界、印度IT高管的交流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作为两个重要邻国、两个人口大国、两个地区性政治大国、两个新兴经济体,中印两国之间有太多的相似性,也有太多的差异性,正成为各国媒体高度关注的两个国家。

  高层会晤消除“杂音”

  印度外交部东亚司司长沙姆普·库马兰接受本报专访时提到,中印关系从部长以上的层面已经得到了“加固”。他表示,中印高层的定期会晤对中印之间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起到及时“消除噪音”的引导作用。

  近年,中印媒体都开始日趋加大对各自的报道力度,但难免还是会受西方媒体的影响,存在信息来源源自西方“第二手”的现象。通过这次交流,中印各界实际上都很希望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对方”。

  印度纸媒重视中国

  《印度教徒报》前发行人兼总编辑N·拉姆表示,与中印高层之间的“官方外交”相比,中印之间的“民间外交”活跃度还不够,切实需要通过媒体交流、文化交流、经贸来往等方式加以拓展。

  针对“印度媒体到底如何看待中国”话题,拉姆表示:“我们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感兴趣。”拉姆称:“《印度教徒报》一贯注重对中国的报道,即使不是每天刊出关于中国的报道,也是隔天有关于中国的新闻。”《印度教徒报》一贯重视对中国的报道,在北京常年设有记者站,对中国做过大量较客观的深度报道。

  《印度教徒报》是印度主流的英文报纸,总部位于第五大城市金奈,有135年的悠久历史。

  中印媒体应“面对面”

  在这次交流中,印度媒体人对于“中国人怎么看印度”,同样是一个常谈常新的主题。

  《印度斯坦时报》旗下子报《Mint》的伊丽莎白·拉奇、印度战略问题专栏作家拉杰韦·萨玛都对“中国人眼中的印度”话题饶有兴趣,这些印度精英们渴望更直接地了解中国人对印度的看法,而不是仅通过西方媒体“转述”。其实,早在2007年,《Mint》曾刊出《中国人怎么看印度?》的报道,当时的结论是:中国公众“善意地忽略”印度。

  “直接、互动、双向”

  中印双方的媒体人都认为,中印媒体之间的直接交流,有利于化解两国民众之间的误读。

  随着中印经贸、旅游、文化等方面交往的拓展,两国的主流媒体都意识到,强化对各自全面而客观的报道,对引导中印民众消除误读尤其重要,中印两国媒体需要更多的“面对面”,进而中印媒体对彼此的报道更加“直接、互动、双向”,以期完成更真实地认识对方的媒体使命。

  媒体报道可合作

  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印度时报》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印纸媒可以尝试两个方面的合作模式:一是充分利用各自报纸资深记者的专长,将其对国内深度报道介绍给对方受众;二是针对中印面对的共同话题,比如对喜马拉雅山冰雪融化的话题,组建“联合采访团”。

  《印度教徒报》副总编辑P·杰克伯表示:“我们拥有一支精干的印度国内报道团队,欢迎《广州日报》随时联系我们,就中国民众感兴趣的话题连线或赴印度采访《印度教徒报》的资深记者。” (记者 毛玉西 赵东方 骆贵卿 王飞)

【编辑:戚易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