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刊:“沉默疗法”无法解决东亚历史问题

2013年05月24日 10:2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5月22日文章】 题:沉默疗法无法阻止日本(作者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杰弗里·W·霍尔农)

  又开始了。历史和领土方面的问题再次成为东北亚的焦点,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日本与中国和韩国之间麻烦不断的关系上。虽然三国都有了新领导层,但他们将关系引向新方向的可能性很小,而是仍在用老办法处理老问题。中国和韩国对日本进行外交抵制,而不是按原计划举行能够为对话提供渠道的会议。地区外交需要新方式。虽然这看起来可能有悖直觉,但首尔和北京的领导人应该主动与东京接触,就算他们在历史和领土方面的分歧依旧。

  抗议对日几乎无害

  171名日本内阁成员和国会议员最近参拜靖国神社。同时,尚未解决的日中领土争端升级。作为对这一系列事件的回应,韩国取消了外交部长的日本之行,中国也迫使日本议员取消访问。中国还要求韩国推迟原定于本月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年度会议(韩国为东道国)。

  这不是北京和首尔第一次取消原定举行的会议以抗议日本官员关于历史或领土的言行。像这样取消会谈似乎是它们外交工具箱中的标准工具,而且似乎从未有人对此有过质疑。中国人和韩国人一再声称,参拜靖国神社表明日本对待本国历史是多么不严肃。

  无论这是否是能够正确显示日本悔改与否的晴雨表,取消会谈总归是错误方式。这样做无助于北京或首尔对日本官员的抗议,只会加深日本民众对中国和韩国的负面印象。

  而且,这些抗议行为对日本几乎无害。中国人和韩国人也许相信,日本国会议员的行为将孤立日本,使之难以获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但持这些观点的国家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中国和韩国。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或海上巡逻没有进入重大国际会议的议事日程(不同于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为)。此外,日本完全没有被孤立——日本继续被很多国家(包括很多亚洲国家)视为经济伙伴,而视之为安全伙伴的国家也越来越多。英国广播公司国际台的2012年全球最受欢迎国家排行榜显示,日本非但没有被视为一个日益危险、即将重新军国主义化的国家,反而被视为世界上正面影响力最大的国家。

  地区合作错失良机

  也许最重要的是,北京和首尔的反应阻止了两国与日本在地区问题上进行重要合作。目前的朝鲜问题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在韩国外长取消访日后,两国错失了一个讨论共同立场和可能与美国一起采取行动的机会。更令人遗憾的是,三国峰会延期举行。峰会原本可以让韩国总统朴槿惠、中国总理李克强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首次聚首,他们原本可能借此机会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利益和态度,对朝鲜形成一个较统一的立场。

  毫无疑问,与邻国关系紧张,日本难逃其咎。日本国会议员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破坏了与日本邻国的关系。至少,他们需要明白,虽然他们没有恶意,但中国和韩国将该行为视为向历史上让中国和韩国饱受奴役的帝国秩序致意。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的言论——即他认为参拜靖国神社不会影响)日本与别国的双边关系——表明,一些高官未能认识到这一点。同样,针对如何在搞好与选民关系同搞好与邻国关系之间取得平衡,日本国会议员需要更聪明一点。

  中韩或可学习法国

  对日本在处理其历史或领土争端时的表现的批评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往往对其他国家在推进面向未来的对日关系方面的责任视而不见。人们往往这样说:日本应该表现得更像德国一点,意思是,日本没有像德国那样深刻悔过。然而这一比喻通常到此为止。如果说日本应该表现得更像德国一点,那么中国和韩国也需要表现得更像法国一点。毕竟,在西德总理康拉德·阿登纳1951年承认德国造成“不可估量的苦难”前,是法国主动与德国接触并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主意的。

  多年来,日本官员曾多次道歉、支付赔偿和作出其他悔改姿态,但和解不是一个单向过程。如果中国和韩国真心希望和解,它们也需要主动与日本接触,公开承认和赞扬日本的道歉和努力是不够的,还应该努力与日本合作处理共同关心的问题,即便在一些议员做了一些首尔和北京认为罪大恶极的事或说了一些极其恶劣的话之后。主动与日本接触不是奖赏日本的坏行为,而是接受对话从而促进相互了解。如果目前这种通过冷落日本来进行抗议的做法不起作用,也许是时候在外交工具箱中选择一种新工具了。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