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技术进步伤害劳动力

2013年06月18日 13:47 来源:中国日报网 参与互动(0)

  1786年,粗织机(scribbling machine)越来越多地在英国纺织业得到广泛使用,并逐渐取代技术工人,导致其失业。针对这一现象,英格兰毛纺工业中心利兹的织布工人发出了抗议:“这样以来,失去的人怎样养活家庭?他们又该让孩子学什么手艺?”

  这些问题并不愚蠢。经历了几代人的改变,机械化最终广泛提升英国的生活水平。但是,目前还根本不清楚,技术工人在工业化进程的早期是否从中获益。显而易见的是,许多工人受到了伤害。有的工人努力学到一项技术,却发现这技术毫无用武之地;这种工人受到的伤害最为严重。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生活在另一个与之相似的时代?如果是,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直到最近,传统看法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技术进步对工人的影响是令人欣慰的。显然,许多工人并没有完全享受到——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说根本没有——生产力提高带来的好处;相反,绝大部分收益到了少数人手里。但是,这种说法认为,那是因为现代技术提高了接受高等教育员工的需求,同时减少了教育程度不高员工的需求。因此,提高教育水平就能解决问题。

  这一说法却总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大学学历和没有大学学历的员工在工资方面的差距不断增加,尽管这种说法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但却难以解释为什么一小部分人——那著名的“百分之一”阶层——的收入远远高于整个接受高等教育人群的收入。另外,这种说法10年前就存在问题。

  然而,今天,技术对劳动力的影响更加严重。受到高等教育的劳动者与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一样无家可归,一无用处;而增加教育所解决的问题可能与制造的问题一样多。

  美国社会的不平等不断增加。我很早就注意到,它的本质在2000年左右发生了改变。在此之前,所有的不平等都是工人和工人之间的问题,而在过去数十年间,资本与劳动力——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称之为工资和利润——的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则保持稳定。

  然而,从那以后,劳动力在收入蛋糕中所占的份额剧烈下降。事实上,这并非美国独有的现象。国际劳工组织最近发布的报告指出,其他许多国家也都一样。如果全球技术发展对工人不利,这种局面就会出现。

  这些转变当中,有一些可能相当突然。最近,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发布了一份报告,认为十多项重要的新技术可能具有“干扰性(disruptive)”,打乱现有市场及社会秩序。

  快速浏览一下报告列出的清单可以看到,高技能工作人员将成为干扰性变化的受害者,他们为获得这些技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例如,报告显示,我们将看到大量的“自动化知识工作”,在过去需要大学毕业生做的工作,现在软件就能完成了。先进的机器人不但会进一步减少制造业的用人需求,甚至还将替代一些医疗方面的专业人士。

  那么工人是否只要取得新技能就可以了?18世纪利兹的毛纺工人早在1786年就对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当我们学习新行业技能的时候,谁来养活我们的家庭?”他们还问,如果技术继续进步让他们学习的技能继续贬值,该怎么办?

  现代工人和18世纪英国的毛纺工人一样,也许会提出更多的问题:许多学生为了接受教育债台高筑,却发现经济社会中不再需要这些技能,该怎么办?

  如今,教育无法控制日益增加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而教育在过去能否做到这一点,我也深表怀疑。

  那么,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哪儿?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强大的社会保障网络(social safety net),不仅包括医疗保险,也要涵盖最低工资,并以此建立一个中产阶级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普通市民只要愿意努力工作,遵纪守法,就能得到保障,过上体面的生活。

  由于收入中越来越大的份额流向资本而不是劳动力,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可能不得不对利润及投资收入征税,为保障网络提供经济支持。

  我已经听到了保守人士在大喊疾呼“重新分配(redistribution)”是邪恶的。然而,确切地说,他们又能提出什么方案呢?

【编辑:戚易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