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部非洲加快区域一体化 互联互通释放经济活力

2013年06月18日 15:4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6月14至15日,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特别首脑会议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举行。该共同体6个成员国在会上一致决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成员国之间公民3个月以下短期停留将可免签出入境。有专家分析,此举将进一步促进中部非洲国家的互联互通,为中部非洲区域一体化做出贡献。

  免签措施受到广泛欢迎

  继东部非洲共同体之后,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将成为非洲第二个决定落实共同体公民免签自由出入各成员国的区域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国的媒体和各界人士对此产生热烈反响。

  6月17日,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快讯》头条刊登了共同体免签的消息,并发表评论称免签证措施将使共同体在区域一体化道路上迈出决定性一步,边境的开放将带来一个“向前的跳跃”。《乍得日报》网站和“加蓬回顾”网站也刊文称,2013年6月14日将写入共同体一体化进程的历史。

  刚果共和国国家电视台资深记者约瑟夫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后共同体成员国公民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前往其他国家经商、旅游和就医,这是很好的消息。他说,“刚果共和国印制新的生物特征护照的机器已经部分到位,6个成员国将在时机成熟时一起宣布使用新护照,国别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非洲国家的边境贸易正在蓬勃发展,过境手续的简化可以有效加大过境效率,方便地区人员和车辆的往来。

  互联互通释放经济活力

  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成立于1994年3月16日,其前身是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共由6个成员国组成,它们分别是加蓬、刚果共和国、乍得、中非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和喀麦隆,总共有4500万人口。

  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自2010年开始实施2025年远景发展目标,计划分3个阶段使共同体成员国成为新兴国家。2010年至2015年阶段主要任务是为共同体发展进行制度和机构上的建设,2016年至2020年阶段目标为促进共同体经济支柱多元化,2021年至2025年阶段目标是在2025年到来之际实现共同体的经济腾飞。

  尽管共同体在一体化进程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区域内国家间相对封闭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贸发展。据统计,共同体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2012年要出现放缓。赤道几内亚财政和预算部长埃杜日前称,共同体201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1%,低于2011年的5.3%和2012年的5.7%。

  喀麦隆应用科技公司负责国际运营的副总裁尼亚特告诉本报记者,共同体公民免签证入境是一体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员的自由流通将极大促进不同国家间的贸易。“做生意的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这将为私营企业扩大发展创造机会。”

  中非共和国驻南非大使馆负责签证事务的官员邦加乌鲁向本报记者表示,此次首脑会议的决定是很大的进步,共同体成员国之间公民免签入境将进一步加快中部非洲一体化进程,有效促进6个国家间的人员往来和互联互通。

  区域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

  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委员会主席穆萨日前表示,共同体在货币、金融与银行等领域正在一体化进程中,在打造共同市场与促进人员自由流动等方面还在努力。他说,打破边界的限制后,一体化程度越高,共同体越能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

  但中部非洲国家一体化进程并非毫无阻力,在6月10日发布的中部非洲经济联盟第二届部长级特别会议最终公报中,共同体与会成员国中仍就很多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据悉,在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的2011年至2015年阶段规划中,共包括实施27个项目中的106个计划,但不少项目在具体落实时困难重重。

  公报中还指出,共同体成员国决定成立共同政治框架保护地区内贸易,并争取在药品政策趋向一致,合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在多个层面促进区域一体化。《布拉柴维尔快讯》文章称,虽然共同体国家领导人表达了促进一体化的意愿,但还需要将政治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动员民众推动一体化进程。

  刚果共和国恩古瓦比大学校长莫伊古阿对本报记者说,在全球化大潮下,中部非洲国家联合自强是个大趋势。“地区一体化是非洲国家发展的未来,众多国家只有形成很强的合力才能更好发挥各自国家的优势,并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记者 张建波)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